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軾品嘗土豆還是豆腐

蘇軾品嘗土豆還是豆腐

蘇軾品嘗的是豆腐。

我國是豆腐的發源地,相傳,淮南王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有壹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黃豆,劉安就叫人把黃豆磨成粉,怕粉太幹,便沖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鹽鹵,結果凝成了塊狀的東西,即豆腐花。淮南王之母吃了很高興,病勢好轉,於是豆腐就流傳了下來,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劉安在組織方士們煉丹實踐中發明的。

方士們在煉丹中使用了許多礦物和無機鹽,偶爾發現石膏或其他鹽類可以凝固豆乳做豆腐。宋朝著名詩人朱熹詩曰:種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並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豆腐: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制作方法

關於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後的壹些古籍中有不少記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豆腐的快速制法和凝固劑的使用作了詳細闡述:豆腐之法,凡黑豆黃豆及白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破碎、去渣、蒸煮,以鹽鹵汁或山礬汁或酸醋澱,就釜收入,又有人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鹹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

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幹,名豆腐皮,入饌甚佳也,氣味甘鹹寒,鹽鹵汁就是氯化鎂、硫酸鎂、氯化鈉等成分的濃縮溶液,山礬汁是含重水鹽類的礦物,如鉀礬等,石膏是含水硫酸鈣,酸醋是食用醋,現今這些凝固劑的大部分仍然沿用,明代吳氏的墨娥山錄中有:凡做豆腐,每黃豆壹升,入綠豆壹合,用鹵水點就,煮時甚筋韌,秘之又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