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暨南大學的校史發展

暨南大學的校史發展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上書光緒皇帝,請求允許“南洋各島及檀香山、舊金山等處僑民”回南京讀書,以“宏教澤而系僑情”。經過籌備,校址被選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該處地居南京城中央,鼓樓之南,唱經樓之北,西北緊鄰金陵大學。

1907年3月23日,暨南學堂正式開學。首批學生21人,全部是爪哇歸國的僑生,原籍大部分為廣東。

1907年8月28日,巴達維亞中華會館董事潘立齋、梁映堂又護送10名僑生到達南京學習。

1908年5月,南洋各島第三批46名僑生抵達南京。

早期的暨南學子年齡壹般在十三四歲,遠離家鄉和父母,遠涉重洋,負笈祖國,年齡幼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加之來到語言習慣和生活環境相當陌生的地方,普遍會難以適應。因此,學堂采取“家庭學校制”,所有設備,均仿家庭之布置,管理學生,亦按各生之習慣,視其不良者,矯正之。兩江總督端方對僑生多方照顧,極為優待,規定僑生除了自備衣物和零用錢外,學費和食宿費壹概豁免。每年另外發放冬夏兩季制服。學堂還為僑生免費醫病。

1911年10月,武昌首義,各省紛紛響應。駐守南京的張勛領著“辮子軍”攻進南京城後,曾運來大炮對著暨南學堂。學堂趕緊把學生送到上海避難,大部分僑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參加了革命軍,而暨南學堂也因此停辦。民國初年,袁世凱竊據大總統寶座,由於懼怕革命黨威脅其政權,擔心“暨南都是些革命黨”,因而對暨南復辦壹事態度消極。導致當時的大多數華僑青年或失學海外,或滯留內地,或流離失所。

時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和海外華僑強烈要求政府盡快恢復暨南學堂。不但暨南的僑生發出復校的要求,就連任職於交通部航政司的司長雪蘭莪和華僑代表葉兆菘等人也於1912年聯名具呈教育總長,他們認為,光緒末年開辦的暨南學堂功不可沒,“自丁未南京有暨南之設,僑情始與內地相洽,迄今五年,而荷政府之對待我僑民者與昔遂異:昔之不準立小學者今亦聽我立小學矣;昔之不準設中學者,今且聽我立中學矣。”

1917年,戰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終於批準恢復暨南學堂,並委派江蘇教育司司長黃炎培為籌辦員。 1918年3月1日,暨南學校補習科正式開課。學校正式更名為“國立暨南學校”。

1918年5月,學校研究後決定變通章程,並呈報北洋政府教育部:“凡國內高等小學畢業,其父兄或保護人現在南洋經營商業者,又師範科華僑學生有缺額,而國內學生有赴南洋為教師之誌願,且具有相當資格者,均得適用入學手續,準予入學試驗。” 1923年,為了適應學生的增多,並創建大學部,暨南學校從南京遷到上海的真如。

1927年6月,在趙正平和姜琦之後,鄭洪年繼任暨南校長。擔任暨南學校校長後,鄭洪年力主將商科改為商學院,並在此基礎上增加農學院、文哲學院、自然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和藝術院五門,將暨南學校擴充為當時唯壹的華僑大學——國立暨南大學。

1938年,暨南大學遷到上海公***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為日本軍占領,暨南大學又播遷到福建建陽。

1945年8月,抗戰終於勝利。暨南大學開始著手遷回上海的事宜。何炳松慘淡經營,嘔心瀝血,都要找到合適的校址了,卻被壹紙調令發到國立英士大學當校長。他曾給學生阮毅成發過電報,稱“不得已力疾拜命”,準備鞠躬盡瘁了。但因長期勞累過度,1946年7月病逝於上海,時年56歲。暨南大學復員回滬後,受內戰影響,僑生比例非常低。

1949年,暨南大學只有20余名教職員和40余名學生追隨時任校長的李壽雍去臺灣。

1949年6月,暨大被接管。7月12日,暨大教授陳炳相向軍管會要求取消人類學系,理由為人類學所教內容“為反動課程”,學生人數極少,且“多要轉系”。8月20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表軍教字第壹號命令,將暨南大學恢復為華僑高級學府,原有文、法、商及理學院分別並入復旦及交通大學,地理學系並入南京大學(前身為中央大學),人類學系並入浙江大學。暨南大學暫時停辦。 1958年,在時任廣東省委第壹書記的陶鑄大力扶持下,暨南大學得以重建。陶鑄擔任了重建後的第壹任校長。

1966年,“文革”開始,暨南大學停止招生,但學校裏還有1000多人。

1970年1月,林彪想把第壹軍醫大學搬到廣州,取代暨南大學,就口頭上稱國務院同意將“房子已經空起來”的暨南大學轉交給軍方。2月,口頭通知暨南大學革委會,宣布撤銷暨南大學,並在2月12日確定了搬遷計劃。5天後,《關於撤銷暨南大學的請示報告》才被起草。到3月5日,廣東省革委會才正式下發撤銷暨南大學的通知。

1978年,暨南大學再度復辦。

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

1996年6月,暨南大學成為全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211工程)。

2007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2011年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三方簽訂了部部省***建暨大協議;

2011年,研究生院掛牌成立;番禺大學城新校區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獲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2012年,番禺新校區正式奠基 。

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