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仁皇山的仁皇山景區

仁皇山的仁皇山景區

仁皇山位於湖州市區北面的太湖度假區, 山似巨鳳,羽翰青翠,龍飛風舞,原名“鳳凰山”。唐肅宗時,文喜禪師在鳳凰山建“仁王寺”,山以寺名,鳳凰山就有了壹個具宗教文化印記的名號:“仁王山”。

“仁王”這個名詞可不壹般,他是佛教中的尊稱和佛經書名。“仁王”是佛門弟子對釋迦牟尼壹個虔誠的稱號,而《仁王經》又是佛經中壹部頗有影響的護國愛民的經典。歷代的文人墨客曾為仁王山寫下了不少可圈可點的遊記和詩篇。明代鄒思明的《登鳳凰山記》,清代韓禹甸的《遊仁王山記》,寫的都是鳳凰山,仁王寺,仁王山,而不見那“仁皇山”這個名詞。如果把這份寫“仁王山”的文化遺產亂點鴛鴦粘貼到“仁皇山”上,會顯得不倫不類。如果拋棄那詩文,就會造成‘仁皇山’的文化缺失。

査閱歷代的湖州府誌、烏程縣誌及有關古籍都是眾口壹詞,稱他為鳳凰山或仁王山。浙江通誌湖州府圖上標有仁王山清乾隆二十三年《湖州府誌》雲;鳳凰山……俗名仁王山,以有仁王寺也。清同治《湖州府誌》也有同樣的敘述。清陳蓉裳《吳興合璧》稱:鳳凰山麓有仁王寺,故俗名仁王山也。2009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了由孫文友、馬以、陳橋驛和謝銀根作序,以吳水霖等領導為顧問,湖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劉宏偉主編)的《湖州古舊地圖集》。這是壹部關於湖州地方歷史權威的文獻。據筆者査閱,圖集中有多幅古舊地圖標有“仁王山”這壹地名,如:圖39明萬歷刻本的湖州府州縣境圖、圖80清乾隆湖州府誌弁山圖及圖409部隊用圖等等。而未見標仁皇山或城隍山的。

據我所見,第壹次在地名書中出現“仁皇山”這壹名稱的是在1983年印刷的《浙江省湖州市地名誌》(內部資料)503頁“仁皇山,註:本名仁王山,因有仁王寺而得名”。按照這壹文字邏輯,仁王山緣應因仁王寺而定格為仁王山。該書為何不用本名而幻化為仁皇山,則語焉不詳。由於湖州方言王(wang)、皇(huang)語音不分,所以口傳的名詞,容易引起歧義。據初步調査,當地部分群眾,對(wang)的認知理解有三:皇帝(仁皇山);城隍神(城皇村);楚霸王。這就出現在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除本名仁王山外,還有仁皇山、城隍山和“城皇村”這樣三個“被”的名稱。其實三者都是誤讀和猜測。現在是正本清源還其本名仁王山的時候了。仁王山由於地理優勢,現已融入湖州新城,他不僅是湖州市區的綠肺,也是湖州市民家門口標誌性景點之壹。它的開發建設特別引人註目。根據仁王山公園規劃 “註重文化、認知、把握傳統人文特色”。“註重保存場地信息的真實性”的原則,對仁王山景區的名稱建議作進壹步推敲。

編後:唐永昌先生“關於仁王山景區的歷史文化信息”壹文,對仁王山的歷史文化作了較為詳實的考證,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學者,對湖州歷史文化如此關心務實的精神實為可佳。請市城建、民政等上級領導部門,請對仁王山公園規劃從“把握歷史人文傳統特色”考慮的原則,對仁王(皇)山景區的額名稱,廣泛聽取意見作進壹步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