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羊疔簡介

羊疔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疔瘡的治療 3.1 方藥治療 3.2 針灸治療 3.2.1 體針 3.2.2 挑治法 3.2.3 火針 4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羊疔的方劑 2 治療羊疔的中成藥 3 治療羊疔的穴位 4 古籍中的羊疔 1 拼音

yáng dīng

2 概述

羊疔為病名[1]。出《瘍醫準繩》卷二。形長而白色,有寒熱[1]。

3 疔瘡的治療 3.1 方藥治療

內治宜清熱解毒,服五味消毒飲、消疔簡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黃連解毒湯、解毒大青湯;若潰後余毒未盡,五心煩熱者,宜服人參清神湯,若出膿之時氣虛者,宜服內托安神散[2]。

外治用煙油膏(旱煙管油)厚敷疔瘡四周,留頭,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豬膽汁與雄黃、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瘡四周;或用蓖麻子壹粒去油,乳香壹分去油***搗爛用飯和為餅貼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黃連軟膏,玉露膏等;若成膿則可用五五丹或八將丹撒瘡口,以提膿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劑),腐去則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散以收口[2]。

3.2 針灸治療

註意:疔瘡初起時切忌擠壓和針挑患部;膿成後須切開排膿,而紅腫發硬膿未成熟時則不可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3]。如出現療瘡走黃現象,應及時采用綜合療法搶救[3]。

3.2.1 體針

取身柱、靈臺、合谷、委中等穴為主,並根據患部所屬經脈而相應加穴[3]。如生於面部手陽明的,加商陽、曲池;生於面部足少陽的,加陽陵泉、足竅陰;生於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於足小趾的,加聽會、陽陵泉等。疔瘡初起者,可用艾條薰灸患部及相應經脈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3]。兼高熱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3]。

3.2.2 挑治法

於背部脊柱(約三至八胸椎)兩旁尋找丘疹樣突起物乃陽性反應物,用三棱針挑治,每日1次[3]。

3.2.3 火針

適於疔瘡已成膿者[3]。用較粗針具置火上燒紅,迅速對準瘡頭刺入[3]。可代替手術排膿[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