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威尼斯水城是怎樣形成的?

威尼斯水城是怎樣形成的?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進展,上海起著權威的榜樣作用,外圍的蘇州、無錫、常州、杭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城市,很快都陷入鋼筋水泥森林之中,建築風格大同小異、“水泥匣子”彼此雷同。杭州作為南宋首都的歷史遺跡,不斷遭受侵蝕消失,剩下的壹顆縮小了的明珠~西湖,從1999到2003連續五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都沒有通過。西湖湖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評為2002年度全國城市內湖水質劣五類(武漢東湖和濟南大明湖也同屬劣五類)[1 ]。於是這些城市周邊還沒有受到鋼筋水泥入侵的水鄉小鎮~烏鎮、西塘、周莊、同裏等紛紛成了江南水鄉風光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國內外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遊覽,領略難得壹見的水鄉風光。

遊客們坐進小船,沒有馬達的轟鳴聲,只憑船夫劃槳或搖櫓,在並不寬暢的河道水面上,徐徐前進,悠哉遊哉。兩岸都是江南特有的黒瓦靑磚木屋樓房,前店,後作坊,人居樓上,各家門前的行道,有遮陽避雨的廊棚,保留好的,綿延數裏之長,以西塘最為典型,江南雨天多,可以無傘行走。

為了吸引遊客,各家門前再掛上壹串串紅燈籠,供應些農家小吃、工藝品之類,播放些江南絲竹,偶或有船娘唱點民歌,船夫導遊講點當地民俗民風故事,什麽楊乃武和小白菜,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類,遊客們沈醉在遙遠的、卻又身臨其境的浪漫歷史現實裏,飽餐了江南水鄉的風味快餐,讓人們回去以後,每壹想起,還回味無窮!

這種浪漫的情調和感受,對我而言,實在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勾引不起同樣的心情。因為我對水鄉太熟悉了,不愉快的印象充滿了腦海。如果壹定要講美好的水鄉景色,只有兒童時期才值得回味,只有歷史記載才令人心向往之。

我所說的不愉快印象,主要是指河水的汙染,在我成年以後,所坐過的水鄉船,河道是以汙染的居多,而且越後越甚。回憶兒童時期每年清明掃墓,父親帶領哥哥和我,從家門口坐上小船,轉入主河道出水城門,壹到了城外水域,水鄉的風光迎面而來,河水蒸發出的水氣,夾雜著油菜花香,吸入肺腑,令人感到莫可言狀的愉快。把手插進水裏撫摸,有壹種難以形容的親切和溫柔感。那時的溫州沒有自來水,城裏的水井有限,城裏人的飲食用水是由專門的水船劃進城裏,停在“埠頭”,再由挑水夫壹家壹家挨戶送水,倒入水缸的。而這水船的水,即取自城外開闊處會昌湖的湖水,會昌湖水來自西南山區三條清澈的溪水匯合而成,可見那時湖水的潔凈,竟然可以作飲食用水,實非現在所能想象。

成年以後,因為工作的關系,時常有機會坐河船下鄉,那已經是1950~70 年代了,情況大變,坐在紹興城的河道裏,河水是黒黒的,撲面而來的風,夾帶著發臭的水氣,令人窒息,只能忍著快點劃出城外水域,到東湖壹帶,才恢復了水鄉風光。而這時的溫州,由於城裏的河道汙濁不堪,只好填平,改河為路,而留下來的河道因工業發展過快,缺乏治理,仍然是又臟又黒。

說起蘇州和紹興,都是春秋時吳越兩國的國都古水城,吳越兩國都“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兩國都有舟師(即水軍),史書上說“越王能江海並舉以攻吳”,越的大翼船,闊壹丈六,長十二丈,壹艘大翼能容水軍各兵種九十壹人,這是今人難以想象的情景。[2 ]據統計,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城約有壹百四十余座,保留至今的僅剩六座:曲阜、洛陽、開封、太原、蘇州和紹興,城址仍舊位於當時原址的只有蘇州和紹興,恰恰是中國兩座最古老的水城。[3]

浙南的溫州則是東晉時才興建的水城,這三座水城自從進入20世紀、特別是後半頁以來,都經歷了急速的變化,撫今憶昔,不禁有滄海桑田的感慨。

蘇州古城周圍盡是水網,水陸大約各半、海拔不到5米,故城建的設計必然要水陸兼顧。古姑蘇城有八座水陸城門,城裏水道和街巷匹配。改革開放以來,市區急速擴大,部分主要街道的拓寬,破壞了水城的舊貎,由於及時吸取教訓,緊急煞車,將城市發展格局規劃為“古城居中,東園西區”,即中間的老城區盡量保留舊貎,不再整容。城東為工業園區,城西為高新技術開發區。這個古城居中的措施,保留了大部分水道和古典園林景觀,使得蘇州在1997年申請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杭州則連續五年沒有通過。紹興和溫州是在水城消失之後才開始發展新區,更已無法挽回了。

蘇州最主要的山塘街,歷史上的居民多臨水而居,家家前門臨街,後門臨河,有踏步與水相接,便於居民的生活和交通。這種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水巷景觀,配以跨水的小橋、臨水的建築、行走的小船,構成了壹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民居風景畫!早在唐朝詩人中已為我們描述了當時的風光。如白居易離開杭州就任蘇州刺史期間,有《登閶門閑望》詩,生動地描繪了蘇州水城的雄偉氣魄,並認為超過了杭州:“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雀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雲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曽賞錢塘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4]白居易又有《正月三日閑行》詩,描述蘇州水城風光:“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5 ] (黃鸝,坊名;烏鵲,河名。)又如杜荀鶴《送人遊吳》詩雲:“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6 ] 蘇州這種水城風光,歷明清時期,基本如此,快速的改變起自二十世紀下半頁,壹直至今。

紹興同樣是有2500百年歷史的水城,它的環境與蘇州大不相同,古代的會稽坐南面北,北面是開闊扇形的水網平原,南面背靠會稽山,有山林資源之利,兼防禦安全,卻限制了南向發展。所以紹興水城的風光雖然同蘇州溫州壹樣美好,城區的規模卻壹直比蘇州、溫州為小。

以前的紹興水城,河網如織,街坊多依河分布,民居傍水而建。清·康熙《紹興府誌》載:“郡城中河道錯若繪畫,自通衢至委巷無不有水環之。”清光緒年間,紹興城內仍有河道二十九條,壹河壹街,街隨河走,橋連街路,“古城小橋多,人家盡枕河”,形成了紹興水城的獨特景觀。臨河的住宅多為壹層或二層的穿架磚木房屋,分布在水道兩側,河道中小船穿梭其間。 臨河人家大抵前街後河,前門開店營業,後門河埠進貨,不依賴陸運。民居臨河壹側,都有石級河埠,便於登舟和洗濯衣物。炎熱的夏天,居民們坐在自家後門口,隔岸乘涼閑聊天,別有壹番水城生活風光。18世紀末法國傳教士格羅賽到過紹興,曽把紹興比作東方威尼斯。[7]

紹興古城風貌的破壞主要始於1980年代初,那時紹興古城尚有幾百座臺門,遍布全城的街河、小橋、臺門和青石板路,那時還保留紹興古水城的特征。近年來掀起壹股拆除舊民居,填河改路的高潮。據報道,慘遭拆除的老字號商鋪和古民居,基本上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在拆除現場可以看到,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這些老建築物毫無抵抗地被夷為平地。消失了的老街四周,正被新起的水泥高樓群所包圍。 壹些外國旅遊者面對正在拆除的老房子,因語言不通,他們又是比劃,又是拍照,翻譯說,他們對於拆除這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感到非常惋惜和不可理解!

紹興人曽說水是紹興城之魂,水是紹興人之靈。這靈魂不得不從城區遷向城外廣闊的水域安身。

近些年來,每年的春季都舉行“中國紹興水城風情旅遊節”,內容包括在城東的東湖舉行開幕式和文藝晚會;在城東南的大禹陵景區,舉行文武百官祭禮大禹陵典禮表演活動;在城西北的柯巖風景區進行鑒湖風情遊,包括坐烏篷船、龍舟競渡、看水上社戲、鑒湖競釣…等。[8]紹興的水鄉旅遊資源的確非常豐富,不過所謂“再現東方威尼斯水城風韻”的形容,實際上已經名不符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什麽不幹脆稱“中國紹興水鄉風情旅遊節”呢?道理很簡單,“紹興水城”這個祖傳寶貴遺產的名聲是絕對不好放棄的,這是說不出的苦衷。

對比溫州,建城的歷史要較蘇州、紹興為遲,但建城的規劃目標~水城,則壹脈相承,大同小異。記得我還是兒童的時候,溫州城裏的街巷和河道相匹配,大街的河道較闊,小巷則是較狹的小河。河道的那壹側是店鋪或民居的後門,也有石級埠頭,可以停船、取水、或洗滌雜物。小巷是壹邊路,壹邊河,路邊是民居,無店舗,河側是居民家的後門,有石級可以洗滌衣物,可說是蘇州紹興的翻版。每年端午節,各鄉的龍舟,可以劃進城裏,沿著街河遊弋,在開闊處表演競賽,這是現在難以想象的事了。

歷史上溫州的建城是由東晉郭璞所設計,郭璞(276壹324)是個奇人,詩賦名冠當時,又是古籍經典的考證註釋權威,更是中國古代的堪輿(即風水)大師。郭璞是山西聞喜人,東晉時因避戰亂南下。據明·嘉靖《溫州府誌》記載,溫州在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決定修建郡城時,恰巧郭璞客寓溫州,故請他“為蔔郡城。”。溫州郡的城建,按風水原理,應建在甌江北岸,坐北朝南,象現今的杭州壹樣。郭璞經過實地墈察,對南北兩岸的土壤取樣比較,發現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遂決定建在南岸。這是因為北岸土壤是流水沖刷沈積下來的江塗泥而成,基礎不實,承載力不大。而南岸的土壤是山區沖刷沈積的砂礫土,基礎厚實,承載力強,故決定建在南岸。[9]

郭璞當時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鬥,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驟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鬥城。”[10]其中華蓋、松臺,海壇,西郭四山是北鬥的“鬥魁”(北鬥的四顆鬥星稱魁),積谷,翠微、仁王三山象“鬥構”(鬥柄三星稱構)。另外的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 他又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現在還存有幾口),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郭璞還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斷了飲水,更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最後註入甌江。郭璞說是“城內五水配於五行,遇潦不溢”。距離郭璞七百多年後,北宋的方臘聚眾起義,勢不可擋,起義軍三個月內接連攻陷今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縣市,但起義軍挾其聲威,圍困溫州四十余日,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11]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攻陷城池無數,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燒毀雷峰塔。溫州自嘉靖三十壹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壹年中,***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鬥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12]

郭璞的設計, 構思巧妙,通過北鬥、二十八宿和五行等,體現天人合壹的思想,兼顧軍事安全,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不愧為人居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堪輿佳作,對現代城市規劃設想或許仍有借鑒意義。

在郭璞的城建基礎上,經過不斷發展完善,到北宋時的永嘉(即今溫州),已經繁華非常,被稱作小杭州。北宋溫州承議郎楊蟠有詠《永嘉詩》雲:“壹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是處有花近我笑,何時無月逐人遊。西湖賞晏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13](溫州城西的九山湖,又名西湖)詩中的“水如棋局分街陌”便是極好的水城街巷白描。“山似屏幃”指連接溫州城的四座小山。“繞畫樓”指當時民間建築物的富麗奢華。最後兩句“西湖賞晏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是描寫龍舟競賽,大家閨秀都傾城而出,爭看競賽的熱鬧景象。

不論蘇州、紹興或溫州,“水如棋局分街陌”猶如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城市居民的生活資源如糧食、魚肉、果蔬、飮用水等,都通過河道從鄉間運送入城,深入各家各戶。反之,城市生產的農村日用商品以及城市消費的廢物垃圾、糞肥等也通過河道運往鄉間,作為有機物質返回農田。傳統小農經濟的這種城鄉物資交流,其實質即是太陽能量的循環充分利用,對城鄉來說,都不構成環境汙染。現代城市規劃全不考慮城鄉的能量循環,所謂“抽水馬桶文明”,把極大數量的人糞尿(還有有機垃圾)這些最肥沃的有機肥料全部沖入下水道,變成汙染源,便是壹例。

不過傳統的水城設計,只能以保持壹定的人口規模為前提,如果人口增長太快,城市的規模沒有相應擴大,便會侵占河道造屋,垃圾廢物不能及時處理送走,造成河道變狹,河水變臟,房屋密度增加,居民區顯得日益擁擠,環境越來越惡化,最後不得不填河改路,失去原先的水城風光。這個退化過程,我是親眼目睹過來的見證人。

現在的烏鎮、西塘、周莊、同裏等之所以還能保留水鄉的風光,恐怕是它們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鄉鎮企業沒有很大發展,還是以傳統的種稻、蠶桑生產為主,環境比較清潔幹凈之故。同時,這壹帶的水鄉面積甚大,水網密布,水路交通比陸路方便,容納和凈化汙水的能力很強也有關系。如若過度的開發旅遊,沒有相應的處理環境汙染廢物的措施,恐怕遲早也會步其他鄉鎮汙染的後塵。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創始於公元五世紀時,遠遲於春秋時的姑蘇和會稽,也遲於公元4世紀時的永嘉,其作為水城的環境條件與東方水城完全不同,為什麽能始終保持水城的面貌至今,這是另有原因。

威尼斯位於意大利亞得利亞海威尼斯灣的西北岸,波河河口外的濱海地帶,是個港口城市,面積6.9平方公裏。市區建立在離陸地4公裏的瀉湖中,瀉湖是淺水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隔斷了和海灣的聯系,湖中留有118個小島,威尼斯市即建立在這些小島上。由117 條水道貫通其間,市內用400 所橋梁相連,將這些島嶼聯成壹個整體。交通以舟代車,也有鐵路和公路與陸地相通。[14]

威尼斯因為臨河瀕海,河道裏都是海水,靠抽取地下水供應淡水,結果導致陸沈,不得不從大陸供應淡水,陸沈的問題至今未能解決。江南水鄉的淡水,出門便是,好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杭嘉湖、寧紹溫的水網因受汙染及汲取地下水過量,也存在地面下沈問題。

威尼斯人由於其地理環境特點,長於航海,早期威尼斯商人便從東方販運絲綢、香料、珠寶等轉銷於西歐各地,中世紀(14~15世紀)時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城市繁榮,威尼斯當時的人口已達20萬,超過了20世紀早期的寧波、紹興和溫州,但威尼斯現在的人口也不過34萬,500百年裏只增加14萬,而寧波市區人口現在已猛增至126萬,溫州131萬,紹興60萬(2001年),這樣的人口壓力,不填河改路又能怎樣解決。

現在的威尼斯因保留了大量精美的中世紀藝術古跡,古老的聖馬可廣場,大教堂等,再加上濱海浴場,是威尼斯旅遊業長盛不衰的原因,而我們的水城也好,其他城市也好,對歷史遺產和遺跡,總認為是過時的糟粕,“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矣”。

月亮西方圓的思想似乎根深蒂固,國內壹些城市發展規劃中,凡是涉及水鄉風光的,壹定要“言必稱威尼斯”。說“水城、水街、水中烏篷、水上石橋、古纖道等構成了今天紹興獨特的景觀。為此,紹興贏得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15]。這種標題令人啼笑皆非,法國傳教士格羅賽稱贊紹興,比作東方威尼斯是對的,好比有中國人到威尼斯,稱贊它為“歐洲紹興水城”壹樣的道理,威尼斯人總不會自詡為“歐洲紹興水城”吧。試問:威尼斯有紹興的烏篷船、水上石橋、古纖道嗎?有大禹治水故事和大禹陵嗎?有王羲之“曲水流觴”的美談嗎?有陸遊遊“沈園”的愛情悲劇嗎?有千千萬萬人瞻仰不斷的魯迅故居嗎?為什麽要拿超越威尼斯的歷史和文化內含,遲於越國兩千年的“東方威尼斯”的招牌掛在自己身上,自我陶醉、自我炫耀?

海拔2400米的雲南麗江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似還不夠光榮,還要以東方威尼斯自居[16]。又據報載,蘇寧電器集團準備投資房地產業,欲在長江北岸南京浦口區劃地4530畝,興建大型地產項目“威尼斯水城”;總投資50億元,計劃將在5—6年內全部建成雲。天津也在籌劃開辟壹個人造的“威尼斯水城”,除了上引的以外,從網上還可以知道計劃中以建設東方威尼斯為目標的有寧波、蘇州、上海、桂林、廈門、青島、無錫太湖、山東威海、武漢東西湖區…等,至於上述的水鄉同裏、周莊、烏鎮等更是理所當然地以東方威尼斯自居。似乎不這樣戴帽子,顯示不出自己的身價!東方威尼斯好像麥當勞和肯德基壹樣,到處開張,中國到厎還將湧現多少威尼斯?現在統計還為時過早!

現在,凡是房地產業涉及高級住宅區,或主題公園、衛星城,規劃內都有人工湖、配以河道環繞的臨水樓房,便取名“XX威尼斯”或“威尼斯花園”、“威尼斯娛樂城”!出現這種壹窩風的原因很簡單,政府官員掌握土地審批權,銀行握有貸款權,房地產公司懂得中國式公關,炒作樓盤開發和發展旅遊業的美好前景,吸引政府規劃,銀行投資,從中撈取高額非法收益,暗箱操作,彼此相安無事。政府方面,拆舊建新,新樓林立,是考核政績、仕途遷升的重要指標。

這些都是表面的現象,骨子裏中國現在是以弱勢國學習強勢國,受到強勢國居高臨下的影響,自覺不自覺地有壹種自卑感,自己的古老水城覺得並不光彩,說成東方的威尼斯,便馬上與人家平起平坐!學習強勢國是應該的,長期的方向。關鍵在腰骨要挺直,而腰骨挺直的前提是尊重自己的文化,深刻了解、愛護自己的文化遺產。自卑感恰恰、偏偏看不起自己的文化遺產,悲劇就在這裏。住高級住宅,享受東方威尼斯式的人造優美環境,缺少的不是物質生活享受,急需治療的是精神文化貧血癥,精神文化貧血,所以對自己新造的景點,不會運思命名,只能千篇壹律地稱威尼斯。

當文化的價值退出人們的心靈後,推土機就上臺,肆無忌憚地推倒民居、侵蝕農田、填平河道、摧殘文物和古跡,剩下的就是歡呼經濟效益提升,豪華庸俗、風光綺麗的“東方威尼斯”就這樣到處湧現了。

2003,8,8

參 考 文 獻

[1]新華社消息,《中國2002年度環境狀況公報》中有關“2002年度城市內湖水”部分。

[2]蒙文通遺著《越史叢談》“吳越之舟師與水戰”109~110 頁,人民出版社,1983,北京

[3]袁亞平,江南風情濃 古城文化深———浙江省紹興市建設旅遊大市側記《人民日報》2002,4,23日

[4]唐·白居易“登閶門閑望”,《唐詩匯評》卷中,第2157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5]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閑行”,《唐詩匯評》卷中,第2160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6]唐·杜荀鶴“送人遊吳”《唐詩匯評》卷下,第2916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7]越暢,江南古城看紹興,《紹興日報》2003,6,13

[8]水城風情旅遊節,《紹興日報》2002,4,7

[9]明·嘉靖《溫州府誌》卷之壹,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壹閣藏影印

[10]明·嘉靖《溫州府誌》卷之壹,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壹閣藏影印

[11]明·嘉靖《溫州府誌》卷之壹,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壹閣藏影印

[12]清·光緒八年《永嘉縣誌》卷八,武備誌,兵制

[13]北宋·楊蟠《後永嘉百詠》,大部已佚。

[14]《中國大百科全書》光盤版1.1版,No.3 《地理學》卷,威尼斯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15]中新社 杭州 二00三年 三月二十六日電

[16]李振湘,東方威尼斯--雲南麗江古城側記, 中廣網,2003-04-14, 0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