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曉字的寫法

曉字的寫法

曉字的寫法是豎、橫折、橫、橫、橫、橫折、撇、橫、撇、橫折

1.解釋

曉,漢字,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xiǎo,形聲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本義為天剛亮;後來引申為明智、明白、知道、告訴等義;也假借為“饒”等。

2.字源演變

曉,形聲字。由“日”和“堯”構成。“堯”有高的意思,太陽升高也就是“曉”。“堯”字也表示城垛子,整個字的意思是站在城上的守夜者看到了日光,心裏明白換班的時間到了,由此產生天剛亮的含義。

莊子·天地:“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說文》:“曉,明也。從日,堯聲。”段玉裁註:“俗雲天曉是也。引申為凡明之稱。”後來引申為明智、明白、知道、告訴等義;也假借為“饒”等。現代漢語簡化為“曉”。

3.古籍解釋

曉,明也。從日堯聲。呼鳥切,說文解字註曉,朙也。此亦謂旦也。俗雲天曉是也。引伸為凡明之偁。方言。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從日。堯聲。呼鳥切。二部。曉昕二篆鉉本奪而綴於末。今依鍇本。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又《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又《前漢·元後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又《揚子·方言》:遇也。又嬴也。又《博雅》:說也。又快也。又《玉篇》:慧也。

4.漢字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化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

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