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方面人物趣聞歷史軼事

關於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方面人物趣聞歷史軼事

動於19世紀90年代的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之壹。以康有為、嚴復、梁啟超、譚嗣同等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嚴重的刺激,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振興國家而得名。他們提倡資產階級新文化,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積極從事變法的理論宣傳和組織活動, 先後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強學會、時務學堂、南學會。 維新派和維新運動:維新運動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掀起的,企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為兩大目標的壹場愛國政治運動。這場運動把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尋求國家出路的鬥爭推進到壹個新的階段。維新派在政治上主張開議院,倡議民權,限制封建君主的權利,實行君主立憲。經濟上主張振興實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文化上,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思想,介紹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學說,對中國傳統的封建倫理綱常進行了批判,對促進人民的覺醒,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這些為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到來做了政治、思想上的重要準備。與維新派向對立的是頑固派,雙方為是否變法進行論戰。開啟了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啟蒙運動。兩者的實質都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2.改良派的活動方式:

1)上書請願。光緒14年,公元1888年時逢中法戰爭,康有為第壹次上書給光緒皇帝,要求變法。1895年康有為第二次上書光緒皇帝,這壹年中國因“甲午戰爭”失敗,與日本簽定了《馬關條約》,又逢全國科舉考試,康有為聯絡了18省1300人聯名上書光緒,要求拒絕“和約”,遷都,實行變法,形成了壹定規模的群眾運動。康有為前後***寫了7次請願書。

2)創辦報刊。康有為在梁啟超的幫助下主辦《萬國公報》,後改為《中外記聞》,在上海創辦《強學報》後改為《時務報》,當時《時務報》發行最為廣泛,湖南的改良派還辦了《湘報》。

3)組織學會。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強學會”,後又在上海組織了“強學會”。長沙組織了“南學會”。“南學會”具有議會的雛形。

4)創辦學堂。在戊戌變法之前,長沙就辦了“時務學堂”,學堂總教習是梁啟超,這是為維新派培養幹部的學堂。

通過以上活動,維新運動逐步形成了規模和氣候。

3.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1898年(光緒24年,戊戌年)6月11日,光 緒皇帝采納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主張下詔變法,至同年9月21日西太後發動政變,緝拿維新派,前後***103天,歷史上稱其為“百日維新”。

1)文教改革。廢除八股,改試策論,讓知識分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在當時阻力很大,即使是光緒皇帝也當面受到守舊大臣剛毅的阻撓。興辦學堂,當時按照西方模式,創辦了“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

2)經濟改革。發展商業,在各省成立商務局,搞好商品流通,發展科技,獎勵發明創造,保護專利,允許民間辦工廠等。

3)軍事改革。訓練新軍,以熱兵器代替落後的冷兵器(刀、槍、矛、箭等),造兵輪、建海軍。

4)社會風氣改革。把城鄉許多祠堂、廟宇改為學堂,破除迷信,女人不纏足(這項沒通過)等。

5)政治改革。這方面因涉及到權力的再分配,阻力最大。光緒皇帝在有限的幾方面提出以下幾項:①廣開言路,凡是朝廷官員如有意見都可以通過本部門(衙門)的“堂官”(首長)代傳、上書。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反映意見;②精減機構,撤銷了六個衙門(部),各省也要做相應精減;③任用新人, 維新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被光緒任命為“軍機衙門章京上行走(秘書),參與新政。

維新派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君主立憲”,國家建立上下議院(國會),在百日維新前,他們惟恐通不過,退到開“制度局”,後又退到開“懋勤殿”(在紫禁城內,康乾時代皇帝與內閣大學士等議論政事的地方),請皇帝與大家討論各項改革制度。通過以上各項改革,可以說百日維新是近代史上完整的改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