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瀾有壹本《中國通史綱要》,後來他打算把它擴充成《中國通史》。全書未完成就夭折了,後續工作由蔡美標完成。1995年,《中國通史》出版,共十卷,前四卷由範文瀾執筆,後六卷由蔡美標增補定稿。這本書是中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壹套中國通史。它通過敘述各個歷史時期的史實和人物,闡述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該書觀點鮮明、體例嚴謹、內容豐富、格調高雅,是廣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優秀通史著作之壹。
範文瀾是當代公認的歷史學家和權威。上世紀四十年代,範文瀾到達延安後,就開始寫《中國通史》。他當時擬定了“細節前壹點,整體語言風格,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展現社會發展規律”等幾條規則,作為準則。在延安窯洞的油燈下寫成的這部《中國通史綱要》,是中國第壹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是中國史學史上的革命性進步。這本書壹出,就被國民黨反動派封殺,這恰恰說明了它的戰鬥作用。7月20日,1968,毛澤東給範文瀾發信息:中國需要通史。在沒有新的寫法之前,按照妳的體系和觀點寫下來。範老生前完成了前四卷《中國通史》。他死後,蔡美標毅然承接了這個未竟的事業,於1995完成。
第壹卷是中國通史的第壹部分,包括秦朝從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統壹。* * *共五章,分別描述原始公社時代、夏商代、西周、東周、戰國時期的政治歷史、經濟發展=制度演變和文化思想狀況。
第二卷是《中國通史》的第二部分,收錄的時期從秦漢到隋朝。* * *共六章,分別描述秦、西漢、東漢、西晉十六國、東晉、南朝、北朝的興衰、經濟概況、文化概況以及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第三卷是中國通史的第三部分,第壹卷在隋唐五代。* * *三章,第壹章敘述隋朝的興衰和經濟文化狀況。第二章描述了唐朝的政治經濟狀況。第三章描述了五代十國的興衰以及這壹時期的經濟狀況。
第四卷是中國通史第三部,第二卷是隋唐五代。由本部分的第四、五、六、七章組成。分別描述了吐蕃、回鶻、南詔、大理即藏族、維吾爾族、彜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以及唐五代的文化狀況。
第五卷是中國通史第四卷,第壹卷在宋遼金元時期,共兩章。第壹章描述了宋朝的建立和南遷,即北宋的政治經濟狀況。第二章描述了宋朝的南遷和滅亡,即南宋的政治經濟狀況。
第六卷是中國通史第四卷,宋遼金元二卷。由該部分的第三、四、五章組成。第三章描述了遼代包括西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第四章描述西夏的興衰、經濟和文化。第五章描述了金朝的政治歷史和經濟狀況。
第七卷是中國通史第四卷,第三卷在宋遼金元時期。該部分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組成。第六章描述了元朝統治下的政治歷史、經濟狀況和各民族的情況。第七章描述了宋金元時期的文化狀況,包括經學與理學、文學藝術、學術著作、科學技術、文化交流。
第八卷是中國通史第五卷,明清封建時期的第壹卷。* * *兩章。第壹章是明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發展,描述了明太祖至吳宗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第二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明朝的衰落,描述了明代世宗至宗申的政治經濟狀況。
第九部是中國通史的第五部,也是明清封建時期的第二部。由這壹部分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組成。第三章全面敘述了清朝的建立、農民戰爭和明朝的滅亡。第四章描述了清朝統治的鞏固和疆域的確立,即從清聖賢到世宗的政局。
第十卷是中國通史第五卷,明清封建時期的第三卷。由本部分的第5、6、7章組成。第五章描述了清朝高宗和仁宗時期的政治歷史事件以及清朝統治下各民族的狀況。第六章描述了經濟形勢。第七章是明洪武至清嘉慶的文化狀況。
白壽彜《中國通史》
改革開放以來,白壽彜壹直計劃編纂《中國通史》。他多次出國訪問,深有感觸。他深感有必要編寫壹部高度科學的中國通史,內容豐富,與我們悠久的文明和大國地位相稱,並希望這部通史表達出深刻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感。1979年,該想法正式提出並啟動。這個由白先生發起並主持的大型項目,得到了北師大以及全國許多兄弟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支持。壹大批成就卓著、造詣深厚的知名學者參與了此次盛會。白先生以大局為重,提出了該書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廣和組織。每壹卷的編輯都精心實施,許多有關專家通力合作,最終完成了這個龐大的工程。該書出版於1999年,共22冊* * 12。
《中國通史》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結合中國歷史進程的實際,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關於中國歷史發展的壹些非常重要的理論認識。這些認識貫穿全書,並在引言中進行了系統而充分的闡述。緒論共九章,闡述了以下問題:統壹的多民族歷史;歷史發展的地理條件;人的因素、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國家和法律;社會意識形態;歷史理論和歷史文獻;歷史體裁和歷史文學;中國與世界。對這些理論問題,導言部分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從中國歷史和中國歷史的發展中進行總結和闡述。《概論》卷重在理論而不脫離史實,通過引用史實提升為理論。所以,讀書容易理解,有啟發性。
《中國通史》包含了經濟、政治、民族、軍事、文化、中外關系、歷史人物等諸多內容,史料翔實,讓人感覺厚重凝重。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它把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放在中國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下進行闡述,充分肯定了前者在後者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多民族創造中華文明的歷史功績;它把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結合起來,體現了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它展示了從先秦到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群體形象,使中國的歷史更加生動,讓讀者著迷。比如第十二卷《現代後期編輯》的傳記部分,已經寫了50多部傳記。至於信息的充分和準確,每壹卷都是出類拔萃的,而且各有特色。以第八卷《元時期》為例,其“序”部分共八章,分別是:漢文資料;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資料;外文資料(包括波斯語、阿拉伯語、歐洲語、亞美尼亞語、敘利亞語、俄語和日語);明清時期的元史著述;20世紀20年代以後元史研究的進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蒙元史研究:外國蒙元史研究;這本書的主旨。這份長達240頁的文獻綜述足以說明這本書編纂的堅實歷史基礎。有學者看後驚嘆。
《中國通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社會價值,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估計,壹方面是政治家的評價,另壹方面是史家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