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後稷的故事

關於後稷的故事

農業始祖後稷的故事

壹、稻從楓來

鄂東南的農民每年到了吃新米的時候,第壹頓飯總要祭神。他們祭的是哪壹位神呢?是農業始祖後稷。大冶南邊有座神農山,傳說後稷在這兒住了很長壹段時間,試種了谷子、麥子和豆類等農作物。

在後稷之前,人類過著群居的生活,春天吃草根,夏天吃野菜,秋天吃野果,冬天獵取野獸。到後來,人類不斷增加,野獸被獵取得所剩無幾。到了冬天,人們整天打不到野獸,只好去找沒有被雪埋住的野果吃。那時候,漫山遍野白茫茫壹片,大部分植物都被冰雪蓋住了。寒風吹來,楓樹上的楓球被吹落在雪地上。人們發現,楓樹球內的小籽子和松子的味道差不多,又甜又鮮。

後來到了後稷生活的時代,後稷發現,從楓樹球裏掉出來的小籽子,隨著雨水往低窪處流,壹到春天,這些小籽子發了芽,慢慢地長成了壹棵棵野草,這些野草結的果實有點像楓樹球,剝開後,裏面也有壹粒很甜的小籽子。

過了幾年,這些長在溝窪裏的野草又有了變化,果實不成球狀,變成了刁子,樣子和現在田裏的稗差不多。後來,經過後稷的不斷觀察和無數次栽培,才成為現在的稻子。稻子是百谷之首,農民非常感謝後稷,每當新谷割下來,農民會多做幾個好菜,先祭後稷,後嘗新米。

二、豆從槐出

俗話說,豆有三十六變,麥有七十二翻。豆的祖先是哪個呢?《神異記》裏說:“豆出於槐。”

人們發現,槐樹的葉、莢和豌豆的葉、莢相差不大。據傳,使槐變成豆,也是我們的農業始祖後稷的功勞。

秋天,槐樹莢成熟了,槐豆悄悄地掉落到地上。第二年大槐樹 下長出了壹片槐樹秧,這些樹秧到秋天結了莢,裏面有幾粒油亮的小槐豆。

“能不能使槐豆變大點兒,使樹變小呢?”後稷這樣想,就把槐樹種移到自己的住房附近,即後稷坳。以後每月移壹個地方,壹年移了十二次,槐樹變成像現在田野裏的野綠豆壹樣,豆莢很小很小,裏面也有小顆粒。

第二年,後稷再把這些像野綠豆的槐樹移栽十二次,豆莢變大了壹些,就成了現在山上那種野豌豆。

第三年,野豌豆經過後稷十二個月的移栽,就變成了豌豆。豌豆前後經過三十六次移栽,產量高,營養也豐富。後稷又想,僅僅只種壹種豆子還是太少了。

傳說,後稷有很多徒弟,大徒弟叫油丘。有壹次,油丘在山上發現壹種樹,結了很多野皂角,他把野皂角秧和豌豆秧栽在壹起,讓它們開花後進行雜交,這些雜交後的豌豆變成不圓不扁的豆子。又經過四十八次移栽,才培育成了蠶豆。油丘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師傅,後稷非常高興。

後來,油丘又看到壹種樹,樹莢裏也有像豆壹樣的小顆粒,他把樹旁邊的小草鋤掉,把豌豆栽在旁邊與樹進行雜交。經過十二次移栽,就培育出了黃豆。

有了豌豆、蠶豆、黃豆之後,後稷和油丘發現:吃了豌豆和蠶豆比吃黃豆的感覺好。後稷和油丘告訴人們:把黃豆作為配料。

油丘還不滿足,想把黃豆種變壹變。他經常跋山涉水進行調查研究。有壹天,他看見壹個農人背了壹大捆紅豆藤,藤上有很多毛茸茸的小豆莢,裏面的顆粒是深紅色的。油丘問農人:“這是從那裏弄來的?”農人告訴他說,某座山上滿山都是。油丘摘些豆莢回去煮熟了嘗壹嘗,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他又把黃豆和野紅豆進行雜交,經過十二次移栽,又培育出紅豆。紅豆不僅可以食用,還是中藥材。

三、麥從杏來

傳說麥子是從杏樹發展來的。

杏樹的栽培人是哪個呢?是後稷。後稷山下有許多野生杏樹,長得矮墩墩的。杏子熟了的時候,紫紅紫紅的,想要吃,伸手就能摘到,吃起來又酸又甜。人們吃完杏,杏核隨手扔。有杏核的地方,第二年就長出壹棵棵杏樹秧。

據傳,壹次,後稷無意中把壹枚杏核扔進了燒茶的陶罐裏,隨後那枚杏核又被倒在外面的垃圾堆裏。到第二年,垃圾堆裏長出壹棵杏秧。後稷很驚奇:陶罐裏的水滾燙,它怎麽能發出芽來呢?後稷覺得這棵杏秧有些特別,就對它註意觀察。過了很久,這棵杏樹結杏子了,比野生的杏子又大又多,並且好吃多了。後稷又驚又喜,他收集了許多杏核,用熱水浸泡後,在山坡上壹片片地栽種。後稷把這個巧妙的方法告訴附近的農民。從此以後,人們種杏子,先用開水浸泡杏核後,再種下去,就能獲得更多的果實。

又有壹次,後稷發現,杏子樹下有壹種野生的燕麥,以前它是沒有子實的,現在長出了小顆粒。後稷看在眼裏,又產生了試種的念頭。他種幾行燕麥就栽壹行杏樹。從此以後,杏子比從前甜,燕麥比從前飽滿。再把燕麥和其它麥子雜交,又變成了壹種植物,它就是現在的大麥。後稷看到大麥的殼太厚,又把大麥和野生麥雜交,就長成了現在的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