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代周大官著有《鎮拉風土誌》。()

明代周大官著有《鎮拉風土誌》。()

明代周大官著有《鎮拉風土誌》。(錯誤)

《真蠟記》是中國壹部介紹柬埔寨真蠟古國歷史文化的古籍。《真蠟風俗記》是元代人周大觀所寫。對真臘和吳哥窟的現當代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真臘現存同時代人對該國的唯壹記載。

1431年,暹羅滅真臘都城吳哥窟,真臘遷都金邊。吳哥窟被廢棄了,森林漸漸覆蓋了無人居住的吳哥窟。後來,壹些當地的高棉獵人去森林打獵,偶然發現了壹座宏偉的寺廟。壹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寺廟旁邊建造了小屋,在寺廟裏進行朝拜,但吳哥的遺跡大多不為世人所知。

1819法國J.P.A .雷慕沙最早將周大觀的《真蠟筆記》翻譯成法文。此後,壹些葡萄牙傳教士和旅行家曾到過此地並寫下報道,卻被世人嘲笑為荒誕不經的故事。

1861、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霍特(henri mouhot)在尋找熱帶動物新標本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原始森林中壹座古廟的宏偉而令人驚嘆的遺跡,並為此大做文章。他說:“這裏廟宇的宏偉遠勝於古希臘羅馬留給我們的壹切。就像是瞬間從燦爛的文明跌入了荒野。

貞元年間(1296),浙江溫州人周大官奉命隨使團前往貞拉。使團從溫州開陽走海路,渡過丹陽在吳哥窟登陸,途經七大洲、占城、鎮埔、茶南、半路村、佛村(菩薩)。周大官在呆了壹年左右,於7月1297回國。回國後,他以遊記的形式寫下了《真蠟記》。

“真蠟風俗”內容:

《真蠟記》壹書約8500字。有描繪真臘首都吳哥窟的建築和雕塑藝術。詳細描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經濟、文化習俗和語言。還記錄了鎮臘的山川物產,包括當時生活在鎮臘的華僑的情況,當時稱他們為“唐人”。

《真蠟記》記載詳實可靠,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壹個詳細的例子:《真實瓦爾風俗錄》詳細記錄了當時60多個柬埔寨文字。但《郭城》壹文對吳哥窟的描述,後來得到了許多學者實地考察的證實,也證實了周大官確實去過真臘。

壹個詳細可靠的例子:《鎮賚風土誌》中的“耕”篇說:“壹歲左右,可收三四次種子。蓋斯常如五月六月,不知霜雪。下了半年的雨,但從來沒有下過半年。從4月到9月,天天下雨,下午也下雨。根據後來的研究,它確實記錄了柬埔寨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