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獄使廣大文人學者無所適從,於是不少人逃避現實,埋頭於古紙堆中作考據性的學問,從而形成了中國學術史上的壹個著名學派,即乾嘉學派。乾嘉學派源於明清之際的顧炎武,起初主張根據經書和史書立論,達到救世目的,到乾隆、嘉慶時期興盛起來,學者們推崇漢儒古文經學的訓詁方法,考證原委,條理闡發,並用於古籍整理和各方面學術探索。其研究範圍以經學為中心而衍及文學、音韻、史學、天算、水地、典制、金石、校勘、輯逸等等,引證資料多極於兩漢。因為興起於乾隆、嘉害年間,故稱為乾嘉學派;反對浮華,提倡樸實,故又稱“漢學”和“樸學”。這個學派對中國古籍和史料整理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其研究方法歷代相沿,對後來的學術界產生過深遠影響。漢學糾正了理學的空疏之風,但也有為考據而考據的繁瑣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