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邊疆防衛軍傳遞信息,為古老海關、水師、海軍所管。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已有傳遞訊息的記載。
有關"郵"字的始源意義,可從中國的郵驛及郵政的演變中了解:在中國古籍中,關於通信事務之紀載常見"傳"、"遽"二字,至於"郵"字,則語出《孟子·公孫醜》:"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壹。最遠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1982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壹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壹。
從春秋、左傳等書之敘述,可知當時通信之方式有三種:壹是"傳",為車遞;二是"郵",為步遞;三是"驛",為馬遞,綜稱"傳遽",後因車遞費用太大,漸不使用,只剩步遞及馬遞,故改稱為"郵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