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諸葛亮是知天命的人,那麽他有沒有做出逆天的事情?

諸葛亮是知天命的人,那麽他有沒有做出逆天的事情?

眾所周知,諸葛亮壹生的理想在《模型》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北定中原,除漢奸殺人犯,復興漢室,仍在故都。”這是諸葛亮不同於三國大多數謀士的最特別的地方——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這個理想貫穿諸葛亮壹生,念念不忘。

但是他的理想在當時有實現的條件嗎?沒有,雖然諸葛亮數次北伐,在涼州取得了壹定的戰果,殺了張合、新美樂股份公司等魏將,但在改變三國局勢上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離他復興漢朝的理想還有壹段距離。這個結果是由當時三國的局勢決定的。

首先,曹魏的實力依然是三國中最強的,孫劉聯兵即使兩路出兵也只是自給自足。而且,諸葛亮口中的曹魏“漢賊”的性質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曹丕篡漢後,為了拉攏士紳地主階級,鞏固自己的政治安全,曹丕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度,使世家大族壟斷了選官的權利,導致士族的心已經轉向了魏而不是漢,不會再有“誰敢不吃鍋漿見將軍?”現場。如果曹魏在道德上不再是有罪的小人,諸葛亮的北伐實際上已經變得無人知曉。

第二,益州在諸葛亮時期已經疲憊不堪,人才雕零。三國勢力中,蜀國無論從面積、人口、經濟實力來說都是最弱的。觀察兩川地區,東有三峽,西有劍閣,北有秦嶺,是壹個易守難攻的寶庫。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要從四川出發,在中原奮進,也是“唉,好危險啊!”去天空是困難的!“此外,諸葛亮在蜀中執政期間,劉備時代遺留下來的老將如馬超、趙雲等相繼去世,魏延等人難以施展才華(谷)。可以說,諸葛北伐既沒有天時,也沒有地利。

第三,諸葛亮本人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但不是善於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軍事將領。他就像漢初的蕭何。“治戎為長,韜為短。管理人民的工作比戰略更好。”——《三國誌·諸葛亮》,不像張亮和韓信。與此同時,他的死敵司馬懿也這樣評價諸葛亮:“有野心卻不抓住時機,多謀而少決,善戰而無勢。”

然而,諸葛亮雖然深知實現理想的上述困難,卻義無反顧地去做了。為什麽?

我們知道,劉備集團之所以能夠占領益州,靠的就是篡奪人才,把自己的同胞劉璋趕下臺。劉璋的幕僚自然不會和劉備集團聯合。看到曹魏實行九品鄭智制度後,土生土長的益州士人更加嫉妒了。他們怎麽會甘心屈居荊州集團呢?縱觀鄧艾潛入成都時喬舟等人力勸劉禪投降的表現,不難看出,韓曙集團最大的威脅不在於曹魏和吳棟的外部壓力,而在於內部無法團結壹心的潛在危險。

所以發動有限的對外戰爭,無論是緩解內部集團的分裂壓力,還是轉移國內註意力,都是最好的選擇。為什麽有限?就是同時調動國內勢力,最大限度的保住他們,不要鋌而走險,讓他們不至於失去,畢竟當時的益州,十幾萬大軍是蜀漢最後的財富,如果他們在中原未能奮進,就有望保家衛國,這也解釋了為什麽諸葛亮不采納魏延在伍茲谷政變的問題——即使魏延拿下長安,蜀漢也保不住,但是他有被反攻滅國的危險除了諸葛亮是理想主義者,這是最重要的現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