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乙丹簡介

太乙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是齋百壹選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3.1 太乙丹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法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生家寶》方之太乙丹 4.1 組成 4.2 主治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備方法 4.5 用藥禁忌 5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組成 5.2 主治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5.4 制備方法 6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組成 6.2 主治 6.3 制備方法 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丹 1 拼音

tài yǐ dān

2 概述

太乙丹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

3 《是齋百壹選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太乙丹即《是齋百壹選方》卷十七記載的紫金錠[1]。

3.1 太乙丹的別名

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錠、紫金丹、太乙玉樞丹、太乙丹、玉樞丹、神仙追毒丸、神仙萬病解毒丸、神仙解毒萬病丸、萬病解毒丸、萬病解毒丹、解毒萬病丹[2]。

3.2 組成

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兩,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壹兩,紅芽大戟(去蘆,洗,焙)壹兩半,麝香三錢(《外科正宗》方加朱砂、雄黃各三錢,其他方書多遵該二方,但有的組成藥物與劑量略有出入)[2]。

3.3 制法

上藥研細末,用糯米煮濃飲和藥,作壹錢壹錠[2]。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取利壹二行,再用溫粥補養[2]。

3.5 功能主治

《是齋百壹選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功能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治百病[2]。凡壹切飲食藥毒,蠱毒瘴氣,死牛馬等毒,用涼水磨服壹錢;癰疽發背,疔毒楊梅瘡等,用涼水或酒磨塗患處;陰陽二毒,傷寒瘟疫,喉痹喉風,用冷水入薄荷汁數匙化下;心氣痛並諸氣,用淡酒化下;泄瀉痢疾,霍亂絞腸,用薄荷湯下;中風癲癇,筋攣骨痛,溫酒送下;自縊溺水,心頭尚溫者,冷水磨灌;傳屍癆瘵,涼水化服;瘧疾將發時,東流水煎桃枝湯化服;女人經閉,紅花酒化服;小兒驚風疳痢,薄荷煎湯送下;頭風頭痛,酒研貼兩太陽穴上;諸腹鼓脹,麥芽煎湯送下;風蟲牙痛,酒磨塗患處,亦吞服少許;打仆傷損,松節煎酒送下;燙火傷,毒蛇惡犬,壹切蟲傷,用冰水磨塗患處,並內服[2]。

4 《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生家寶》方之太乙丹 4.1 組成

五靈脂半斤(去土石),木鱉子半斤(去殼,別研),草烏2兩(去皮尖),僵蠶4兩(炒,去絲嘴),錢子地龍半斤(布袋去土,不見火),川烏4兩(去皮尖),防風4兩(去蘆),白膠香6兩(別研),麝香半兩(別研),腦子2錢(別研),好墨(燒用)4兩,桑柴炭(好醋浸宿)4兩。

4.2 主治

《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生家寶》方之太乙丹主治癱瘓諸風疾。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分3服,用生姜、薄荷研自然汁浸,溫酒1盞嚼下。須臘日或端午日合。

4.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陰幹。

4.5 用藥禁忌

忌發風物;孕婦不可服。

5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組成

頂好藤黃50兩,赤小豆20兩,天南星20兩,川五倍子100兩(炒微黃),當門子5兩。

5.2 主治

《瘍醫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主治壹切無名腫毒。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醋磨敷,自消。

5.4 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用白及20兩打糊和搗成錠。

6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組成

廣木香1錢,麝香3分,丁香1錢,茅術(去皮毛,曬)1錢,沈香(鎊,曬)1錢,西黃3分,雄黃1錢2分。

6.2 主治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主治壹切痧證,山嵐瘴氣,暑氣惡心,肚腹疼痛。

6.3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