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古老的壹種字體,這種字體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與特色。現如今,我國許多書法字體都是有篆書發展而來的,對我國書法的影響甚大。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的篆書字體書法作品欣賞。
精美的篆書書法作品圖片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壹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小篆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現代漢字就是從小篆演變而來的。雖然小篆已經有近2200多年的歷史,但它仍然出現在我們今天的許多場合中,尤其是藝術設計和書畫作品中。
好看的篆書書法圖片
大篆小篆的統稱。 明 王鏊《震澤長語?字學》:?集篆書《金剛經》備諸體,雖未必盡然,亦可見歷代書法之變。? 曹禺《人》第壹幕:?小書齋的門額上有篆書?養心齋?三個大字的橫匾。?
篆書的歷史沿革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蔔、預測吉兇禍福,故稱"蔔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鐘鼎彜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壹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壹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系。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壹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凈簡約的美感。加之字體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
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
唐篆,因李陽冰出而復蘇,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蕩然無存。
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