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始皇墓裏的汞是哪裏來的?

秦始皇墓裏的汞是哪裏來的?

■□水銀從哪裏來?■□

經過壹系列的研究推測,專家初步確定:這些水銀來自當時巴郡壹個叫“清”的女人。

司馬遷記載了這個女人。

《史記·貨殖列傳》說,秦代的巴郡有個寡婦名叫“清”,數代壟斷丹砂開采的生意,秦始皇曾為她修築了壹座豪華的紀念碑———懷清臺,以表彰她的“貞節”。《史記》又說:“江南”出丹砂。丹砂是提煉水銀的主要原料。

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北師大教授王子今給了“江南丹砂”壹個清晰的概念:從今天了解的中國汞礦分布看,以重慶南部及黔東北、湘西,即烏江左近地區,如酉陽、秀山、務川、銅仁、萬山、新晃、鳳凰等地最為集中。川東南壹帶是春秋戰國時汞礦的主要產地。

《漢書·食貨誌》也說,巴寡婦清,其家族數代壟斷丹砂經營,成為巨富。秦始皇將其奉為上賓,並為她修建“懷清臺”,表彰她為“貞婦”。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說:巴寡婦清坐擁丹砂礦,做成天下第壹的大生意。

這樣的記載見於歷朝通史、地理誌和文學手記。

以硫化汞為主要成分的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書寫、繪畫和化裝的顏料外,另壹個主要用途是用於醫藥或提煉水銀。由於天然水銀非常稀少,當時水銀的主要獲取渠道,就是用丹砂提煉。

■□丹砂基地■□

史書只記載巴郡的寡婦清經營丹砂水銀,並沒有提到她與始皇陵的關系,如何認定秦陵地宮的水銀來自巴郡或者巴清呢?

北京大學考古學院秦陵研究專家、“漢唐陵墓制度研究”課題組組長趙化成教授對秦始皇陵的水銀來源做了研究。他說: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裏這樣解釋丹砂———丹砂,巴(巴郡)與南越(今廣東、廣西壹帶)之紅色礦石。由此看來,上古時代丹砂的主產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兩地。

《華陽國誌·巴誌》說,涪陵郡出茶葉、丹砂……魏晉時期的劉琳引述《續漢誌》對這這項記載作註釋:涪陵出丹砂,主要產於涪陵、丹興(今黔江境)二縣。魏晉時代的涪陵郡,就在秦朝巴郡的範圍內。

而先秦古籍《逸周書》更記載了西周時巴人向周成王“獻丹”的事實。周武王攻克商王朝之後,於第二年去世,其子成王召開諸侯大會。此時,生活在三峽地區的濮人(被巴國征服的土著部落)就曾向周王室進貢丹砂。

重慶川東南地質隊總工鄧富銀向我們做了更詳盡的說明:貴州丹砂礦占據全國重要地位,渝東南地區的丹砂礦屬於貴州汞礦脈的延伸,具有開發價值。而廣西的丹砂資源相對沒這麽富有。西南地區應是當時丹砂的最大供應地。

因為丹砂原產巴地,而巴郡又是距鹹陽最近的壹個丹砂產地,所以專家團推斷,秦陵地宮的水銀很可能是由巴寡婦清提供的。

僅僅以關中平原與巴郡間的距離為根據,恐怕還不能令人信服。鎖定巴寡婦清,還有更大的原因。

巴寡婦的財富帝國

破解這個謎團的關鍵,是要看2200年前究竟是誰,有這個實力提供如此龐大數量的水銀。專家們發現,當時在水銀行業擁有如此實力的,正是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