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炎,原名孫茂旭,四川樂山人,作家。曾做過銷售、文字校對、國學院講師。已出版文學隨筆《離離:情漠漠魂離離那些詞那些事》,用清新唯美的文風,細膩典型的故事,耳目壹新的典故,直指人心,耐人尋味。
中文名:孫茂旭
別名:叔炎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樂山
出生日期:80後
職業:作家,古典文化研究者
畢業院校:四川某大學
代表作品:《離離》《許妳壹生,碧色傾城》
個人簡歷
中文名:孫茂旭
別名:叔炎
代表作品:《離離》《許妳壹生,碧色傾城》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樂山
出生日期:80後
職業:作家,古典文化研究者
個人簡介
叔炎,原名孫茂旭,蜀中人士,熟諳經史,長期從事於古典文學的研究與教育。2005年開始詩詞創作,其作品發表於《芙蓉》及嶽麓書院等雜誌上,深得好評。慣以美文的形式展現東西方文化,其文章淡雅沖和,引經據典,雋語名章,層出不窮。2013年5月,出版文學隨筆《離離:情漠漠魂離離那些詞那些事》。
年表
1999年因成績不佳,高壹自動退學。
2000年赴重慶、廣州各地遊歷,並因朋友介紹,在廣州做短時工。
2003年重操舊業,入學家鄉壹高中。但以積澱文化為主,不以分數高低為意。
2004年開始詩詞創作。
2005年以“內聖外王”為網名,流連於唐詩宋詞論壇,期間發表個人詩集《日新集》、《致知集》。
2006年因崇拜國學大師章太炎,遂自號叔炎。
2007年在多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論壇擔任版主,策劃版面,刷新事務,獎掖新人。
2008年大學畢業。
2009年在莆田南少林傳清法師處學習佛法,參禪悟道,並依托寺院,講授儒家經典,以求教學相長,融合儒釋道三家。
2010年離開莆田,前往曲阜,在儒家發源地系統教授四書五經及古典文學。
2012年嘗試創作古典文學鑒賞隨筆,期間兼習古琴與書法。
2013年出版文學隨筆《離離:情漠漠魂離離那些詞那些事》。
作品風格
從叔炎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蘊,這個底蘊,不是來自專業的訓練,而是得益於從小的閱讀古籍。由於家長們在茶余飯後都會對經典、小說、戲曲喋喋不休,這在叔炎幼小的心靈上種下壹個古意的種子,使得他對這些故紙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我們這代人在時光裏順流太遠,竟忘了回首那個姹紫嫣紅的源頭。”“不是古文難讀,而是我們從沒有閱讀古文的能力。”古代的美文,絲毫不遜色於現代文,許多人認為很現代的詞匯,很揪心的情感,無壹不在老舊的冊頁中存在,但我們向來缺乏發現它的眼睛。古典的美感塵封在歲月裏,它從不曾隨歲月消逝,只是我們離它越來越遠。
早在學生時代的叔炎就註意到這壹點,古典文化是由經史子集構成,經是先秦古籍,尤其是五經,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歷史的源頭,忽略了它,而去讀史、子、集,則是舍本逐末,成無根之木。他的這個想法,不是創新,而是回歸,回歸那壹片貧瘠的土地上,渴望用筆耕耘出屬於新時代的古典輝煌。
《離離》是叔炎的第壹部散文隨筆作品。談到創作的緣起時,他說自己並沒有想過創作此類題材,之前都是在艱深的學理中糾結打轉。在壹次偶然的詩詞課上,學生談起了安意如白落梅的書,出於好奇,課下就隨手翻了翻,安的太主觀,白的太堆砌,然而心癢難當,之前壹直想寫詮釋愛情的題材,正好可以以詞作載體,如果寫這麽壹本,融合東西方文化豈不是好?所以根據唐圭璋先生的《詞話叢編》,同時結合安意如與白落梅的風格,引經據典,穿插故事,創作了《離離》。
《離離》的獨特在於,以現代視角解讀愛情與婚姻的各個側面,如《醋壇》、《書媒》《維納斯的特征》、《雨愛》、《西施眼》、《情夜》、《雲開了》、《胭脂戲》、《絕情應是多情》分別寫了男女吃醋,書作愛情的媒介,愛情的殘缺,發生在雨天的愛情故事,情人眼裏出西施,愛情裏的遊戲,由愛生恨等,題材頗為新穎。其次,是在字裏行間裏把典故安排的恰到好處,使行文如虎添翼,行雲流水。在《還淚》壹篇中,不止是談林黛玉,還把唐朝的唐衢跟她作比較,認為是中國古代最愛哭的人;在描述由愛生恨的心理時,也不忘引用孔子的原話加以佐證;真相的故事裏,及時嵌入壹段古羅馬的典故,使文章增色不少。總之,這些片段,像夏季時壹場涼爽的雨,微弱的沙沙聲,潤入人心的卻是無聲。
離離這個名字,包含了孤獨、悲傷、光彩、盛多等意思,就像書中的蕓蕓眾生,以及他們的心理感受。這部作品是作者以古典結合現代的視角,東方銜接西方的典故,原原本本以多元的方式呈現給了讀者。
個人詩選
峨眉山行
壹
夢中春水去如斯,夢外花開尚覺遲。
幾度枝頭掛冷月,西風壹夜更參差。
二
何處山門何處鐘,壹山過後壹山空。
老僧除卻誰如我,不道人生是轉蓬。
三
焚香心事了無痕,片片冰心化酒樽。
醉向山崖雪散盡,此時只合我消魂。
四
雲海雲天看不長,三分日出七分茫。
腳底堪堪簫聲起,為誰今夜引鳳凰。
無題
才別花前自寂寥,又逢江上雨瀟瀟。
感君寄語來相問,弱水三千只壹瓢。
減字木蘭花
有冰初結,褪盡柳條風似鐵。
又起心塵,過眼煙花幾朵真?
怎能釋手,把轉壹杯淚濕袖。
莫放春光,燕子不堪識舊堂。
經典語句
1.記得吳文英有《尉遲杯》詞:“笑從前,醉臥紅塵,不知仙在人境。”請允許我斷章取義地理解它,我們常說神仙眷侶,神仙眷侶,可現實卻是,得到的前壹秒,對方是神仙,得到的後壹秒,對方是凡人。所以有人會說,緣分真的是自己丟失的。怨不得人,只怨當初不知仙在人境。
2.飲盡風雪後,香暖鴛鴦被。壹夜的纏綿,仿佛就是將身體當作情感的驛站,將情感當作人生的光影。這過程,是壹場似是而非的遊戲,在繁華處洶湧,亦在繁華後寂滅。明天過後,誰也不會忍受離別,誰也不會埋怨緣淺。
3.曾經看過滄海的人,再難為淺溪俯首折腰。其實,淺溪的清雅別致,也是滄海所無的。所以,真正愛上壹個人,哪怕壹滴水珠都是妳的滄海。
4.幸福的終點不是無路可走,而是走到了壹個岔路口,原本牽著的手彼此掙脫,去尋找另外的幸福。
5.人壹旦做了時間的奴仆,就有許多的留不住。留不住壹縷清風,壹片雲彩,壹輪圓月。夢易碎,情難收,有的東西,往往在妳愛不釋手的時候釋手,卻很難在不舍得的時候舍得。歌妓的那句話,仿佛表示自己壹刀兩斷,清醒決絕。其實,到底只是壹時負氣之言,古人雲:“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愛越深,恨越切,原本就是壹種迷惑,迷惑得連愛恨都無法看清。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緒,化作花火,不多時,已被淚雨冷卻。
6.自古,紅顏是蝶,塵世是網。無論飛多遠,到最後都會發現,自身終究穿不過壹個結。如果上蒼讓她們不再破繭,是否就會少許多波折,許多坎坷,從而平平淡淡地度日。然而,不知是誰,總是在把情懷變淡,把生命變薄。有時覺得,她們只不過是舊時代的戲子,她們當中的每壹個都按下心素,粉墨登臺,但演繹的並不是真實的悲喜。煙花灼熱天際,卻把冷留給了眼睛,而她們眼裏的煙花,也都是別人的成全。
7.也曾在江南煙雨裏,羨慕壹條小船的悠然適意;也曾在滴水屋檐下,羨慕壹只風鈴的樸素安寧。其實,每壹份從容淡泊的背後,都承載著壹份重量,這份重量,叫做使命。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著各自的使命,也許妳是被迫,我是自願,但我們仍要帶上它,趕赴壹場人生的春宴。
8.不知聽誰說過,假若妳在熱戀時,可以在月下定情盟誓;假若妳孤獨時,可以去仰望月亮,祈求團圓。古往今來,只有它守在天際,照著妳,也照著他。
9.壹句善意的謊言,抵得過壹百句無法兌現的誓言。
10.多少此間魂斷事,都緣壹面女兒窗。魂斷何處?相信依然歸依在那座樓前,那扇窗下,駐足,凝望,橋上的風景,漸漸和她自己,壹起成為後人眼裏的風景。
11.唐代曹鄴有兩句詩:“見多自成醜,不待顏色衰。”平常壹對漂亮夫妻相處久了也會產生審美疲勞,何況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所以他永遠是走馬觀花,沒等妳衰萎就壹笑而過。
12.是的。人無聊、空虛、寂寞了,隨手翻開記憶,會看到很多很多廢墟裏的東西,比如錢包裏他或她的相片,比如某個季節互寄的明信片,比如壹封撥動心弦的情書。這些,沒等到泛黃,就匆匆的被妳放壹把火燒成灰燼,原本以為時間會將它冷卻,然而腦海的深處,仍然有擦不掉的余灰。
13.罪魁禍首就是那光陰,它從不為任何人駐足回首。
14.情有時殘酷的像壹場大雪,覆蓋了歲月的所有蒼翠,所有溫情。壹路行來,人們來不及回首留下的傷痕,便已被雪壹壹抹平,然而有的人卻壹步紅塵,壹步回顧,宣布自己不再想了,不再愛了-----要充當過去的角色。而待到冰雪消融時,便躲進濃濃的雲霧裏面,以為別人看不見,猜不透,然後像貓壹樣舔著自己的傷口度日。
15.正如愛情,正如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多少人壹開始都試圖給她續上壹臂,結果卻發現遠不如斷臂來得美。《神雕俠侶》裏,楊過斷臂,小龍女被奸汙,哪怕傾倒眾生的愛情也會有淺淺的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