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人類無休止的貪婪生活,完全破壞了正常的地球氣候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人類無休止的貪婪生活,完全破壞了正常的地球氣候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於隕石碰撞而產生的,地外生物理論上存在,但沒有得到證實。 人們常說,天體演化、物質結構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學中的三大基本理論問題。的確,奇妙無比的生命從何而來?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時,絕不會有任何活的機體,那麽地球是什麽時候開始“活”起來的呢?這壹直是引人人勝的科學之謎。

西方早有上帝創世之說,我國古代則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壹些古籍還記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螢”之類的故事;古印度書上也有糞便能變蒼蠅、汗水可化甲蟲的記錄……公元前 6世紀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認為,太陽的熱力使泥土起泡,泡壹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現了,甚至亞裏士多德對此說也深信不疑。

那麽,地球上的生命究竟來自哪裏呢?1950年,美國科學家卡爾文用兩種普通無機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與甲酸兩種有機物,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第壹次飛躍。幾年後,天體化學家尤裏和他的研究生米勒進行了千次令世界轟動的著名實驗:不停地用水蒸汽和電火花去轟擊壹種混合氣體,它由3種無機物聚在壹起:氨、甲烷和氫。幾天之後,奇跡出現了,這個“米勒湯”中竟然出現了20多種有機物,有的還是相當復雜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羥基乙酸外,還有11種氨基酸。

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容器內原先的混合氣體是模擬了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氣,電火花相當於閃電,溶液就是大海……實驗的結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內,可以通過自然的途徑孕育出原始生命來。

但是,也有科學家壹開始就“放眼宇宙”。20世紀初,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化學家阿侖尼烏斯提出了“孢子說”:地球上的生命發端於宇宙中的孢子,盡管宇宙空間是生命的絕對禁區: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無從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會讓生命難以維持生存;接近絕對真空的空間,很易破壞它們的機體;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線,則會將它們粉身碎骨。但無數的事實表明,生命又是極其頑強的,它們很會自我保護,孢子也會形成厚厚的包膜,讓小生命蟄居其間。

這種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驅動下,在宇宙間到處飄蕩,雖然宇宙間是空空蕩蕩,任何兩個天體間都隔著難以想像的距離,但天文學上漫長的時間卻又足以克服這空間障礙,任何時候,只要它壹旦落到條件合適的星球上,它們便會“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起來: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這種不起眼的小東西!

60年代後,天文學上眾多新發現層出不窮,尤其是星際有機分子的大量湧現、在許多隕石中發現了氨基酸(現知已多達74種,其中有11種還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機分子,這三個科學事實使得原先少有人問津的這種“天外起源說”得到了活力,於是它也就東山再起,逐漸興旺起來。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歸時,世界各國天文學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聯測,甚至還專門發射了好幾艘宇宙飛船去實地探測,它們確認其間有眾多的含碳有機分子,其豐度遠遠超出了過去人們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這樣,在漫長的幾十億年歲月裏,無論是它們曾經撞著過地球,或者是它們用那長長的彗尾掃過地球,都有可能給本是壹片荒漠的地球送來至關重要的有機物,讓生命走上“米勒湯”那樣的發展過程。

還有些英國科學家認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來的“見面禮”;後來,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懼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頭上,認為是彗星在經過地球附近時,與地球的高層大氣發生了某種復雜的化學作用,再通過雨水把這種病毒送到地面……

現代高科技又使人們能夠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進行壹些模擬實驗,科學家們已經在接近宇宙空間的條件下,把壹些由簡單分子組成的水狀混合物,變成為業已觀測到的星際有機分子。隕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這壹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進化活動也不是不可能進行的。

當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並不是只有壹種。相信在未來的新世紀中,這壹人人關註的千古之謎,水落石出之日不會太遠了。

在世界範圍內第壹次掀起UFO研究的熱潮,始於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諾德事件”。UFO是英文縮寫,意思是“不明飛行物”,也稱“飛碟”或“幽浮”,是指壹種會移動的飛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觀測或雷達監測到,而人類目前尚無法解釋的現象。對UFO感興趣的人,不僅推測這是來自比地球更進步的文明,並以現代人可能面臨的問題,心理學上的推斷來解釋此現象。對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動或盤旋;移動時悄然無聲、飄忽不定或轟鳴異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環形或橢圓形,據目前統計,已達100多種不同的形態。

在世界範圍內有關UFO的記載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國新聞界以首創的“飛碟”壹詞大篇幅地報道阿諾德目擊飛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來客展現在人們眼前,而轟動全球。

然而,在對宇宙的探索中,對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們的興趣。雖然科學家鑒於星球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認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飛抵地球,但他們並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兩位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有兩顆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條件,更激起壹陣“地外文明”熱。壹些科學家認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壹個像地球這樣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壹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壹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須恰到好處。根據這樣的條件,在銀河系中,大約只能有100萬顆行星才有可能。而在這100萬顆之中,還必須有形成生命的壹系列條件,包括水、氧氣和各種化學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發送無線電信號的歷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萬年了(我們地球才100年),那麽算下來,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顆,若它們均勻地分布在銀河系中的話,離我們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銀系中這樣的河外星系,就有10億個。

人類為了與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進行聯系,迄今為止,已進行了50個搜尋外太空電波訊號的計劃,雖均以失敗告終,但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另壹種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對外太空進行直接探測的努力,仍在進行之中。1966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曾讓UFO研究者馮.凱維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聯合國的議事日程。1978年,聯合國第33屆大會第壹委員會通過也格林納達政府提出的商議草案,建議各成員國協調包括UFO在內的外星生命的科學研究和調整。1979年,聯合國第43屆大會通過把UFO作為世界性課題進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會議綱要中指出:“對涉及到整個人類的UFO的研究,應當是人類為解決世界的社會、經濟、政治等問題所作出的努力的壹部分。”1977年討論UFO的第壹屆國際大會在墨西哥召開。1983年二屆UFO 代表大會在巴西舉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國先後發射了“先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宇宙飛船,探尋遙遠的外太空。“先驅者”10號和11號各帶有壹封“寫”在鍍金盤上的問候信。“旅行者”1號和2號各攜帶了壹張直經30.5cm名為“地球之音”的鍍金唱片,並有放音設備,上面錄有60種語言的問候語、113幅描繪地球風土人情的編碼圖片(其中壹張有萬裏長城)、35種地球自然音響、27種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飛船攜帶的“地球之音”還有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的給宇宙人的壹份電文:“這是壹個來自遙遠的小小星球的禮物。它是我們的聲音、科學、形象、音樂、思想和感情的縮影。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時代幸存下來,使妳們能了解我們生活的情況。我們期望有朝壹日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以便加入到銀河系的文明大家庭。這個“地球之音”是為了在這個遼闊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和我們對遙遠世界的良好祝願。”

旅行者1號,2號的飛行速度約為每年5億公裏,如壹切順利的話,在2015年之前仍會把有關宇宙的資料送回地球。之後,它們便會因電力用盡而關閉所有的儀器,但仍舊默默地向著太陽系外的太空深處飛去。最後的希望來自於對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號,2號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許他們能夠明白:在遙遠的壹顆恒星旁圍繞著9顆大行星,從中心數起第三顆,上有許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們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壹些“宇宙親人”。 

地外生命是存在的 地外生命是肯定有的!而人類本身也許也是地外生物的壹次長途旅行經過地球時,不小時遺留下來的有機物構成的!~ :) 地球生物來自原始海洋裏的原始小生物,地球生物還存在 地外生物應該存在 簡單說:無機物---不斷化學作用(巨量的作用產生微量的巧合)---生成氨基酸等有機物---不斷化學作用(巨量的作用產生微量的巧合)---生成蛋白質---不斷化學作用(巨量的作用產生微量的巧合)---生成單細胞生物---不斷進化(大量進化篩選出小量有利進化)---多細胞生物---不斷進化(大量進化篩選出小量有利進化)---原始海洋生物---不斷進化(大量進化篩選出小量有利進化)……

地外生命,人們普遍認為存在,但目前未發現,並且在人類觀測到的星系上沒有能形成生命的自然條件。 人們常說,天體演化、物質結構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學中的三大基本理論問題。的確,奇妙無比的生命從何而來?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時,絕不會有任何活的機體,那麽地球是什麽時候開始“活”起來的呢?這壹直是引人人勝的科學之謎。

西方早有上帝創世之說,我國古代則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壹些古籍還記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螢”之類的故事;古印度書上也有糞便能變蒼蠅、汗水可化甲蟲的記錄……公元前 6世紀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認為,太陽的熱力使泥土起泡,泡壹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現了,甚至亞裏士多德對此說也深信不疑。

那麽,地球上的生命究竟來自哪裏呢?1950年,美國科學家卡爾文用兩種普通無機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與甲酸兩種有機物,實現了無機物向有機物的第壹次飛躍。幾年後,天體化學家尤裏和他的研究生米勒進行了千次令世界轟動的著名實驗:不停地用水蒸汽和電火花去轟擊壹種混合氣體,它由3種無機物聚在壹起:氨、甲烷和氫。幾天之後,奇跡出現了,這個“米勒湯”中竟然出現了20多種有機物,有的還是相當復雜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羥基乙酸外,還有11種氨基酸。

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容器內原先的混合氣體是模擬了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氣,電火花相當於閃電,溶液就是大海……實驗的結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內,可以通過自然的途徑孕育出原始生命來。

但是,也有科學家壹開始就“放眼宇宙”。20世紀初,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化學家阿侖尼烏斯提出了“孢子說”:地球上的生命發端於宇宙中的孢子,盡管宇宙空間是生命的絕對禁區: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無從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會讓生命難以維持生存;接近絕對真空的空間,很易破壞它們的機體;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線,則會將它們粉身碎骨。但無數的事實表明,生命又是極其頑強的,它們很會自我保護,孢子也會形成厚厚的包膜,讓小生命蟄居其間。

這種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驅動下,在宇宙間到處飄蕩,雖然宇宙間是空空蕩蕩,任何兩個天體間都隔著難以想像的距離,但天文學上漫長的時間卻又足以克服這空間障礙,任何時候,只要它壹旦落到條件合適的星球上,它們便會“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起來: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這種不起眼的小東西!

60年代後,天文學上眾多新發現層出不窮,尤其是星際有機分子的大量湧現、在許多隕石中發現了氨基酸(現知已多達74種,其中有11種還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機分子,這三個科學事實使得原先少有人問津的這種“天外起源說”得到了活力,於是它也就東山再起,逐漸興旺起來。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歸時,世界各國天文學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聯測,甚至還專門發射了好幾艘宇宙飛船去實地探測,它們確認其間有眾多的含碳有機分子,其豐度遠遠超出了過去人們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這樣,在漫長的幾十億年歲月裏,無論是它們曾經撞著過地球,或者是它們用那長長的彗尾掃過地球,都有可能給本是壹片荒漠的地球送來至關重要的有機物,讓生命走上“米勒湯”那樣的發展過程。

還有些英國科學家認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發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來的“見面禮”;後來,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懼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頭上,認為是彗星在經過地球附近時,與地球的高層大氣發生了某種復雜的化學作用,再通過雨水把這種病毒送到地面……

現代高科技又使人們能夠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進行壹些模擬實驗,科學家們已經在接近宇宙空間的條件下,把壹些由簡單分子組成的水狀混合物,變成為業已觀測到的星際有機分子。隕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這壹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進化活動也不是不可能進行的。

當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並不是只有壹種。相信在未來的新世紀中,這壹人人關註的千古之謎,水落石出之日不會太遠了。

在世界範圍內第壹次掀起UFO研究的熱潮,始於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諾德事件”。UFO是英文縮寫,意思是“不明飛行物”,也稱“飛碟”或“幽浮”,是指壹種會移動的飛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觀測或雷達監測到,而人類目前尚無法解釋的現象。對UFO感興趣的人,不僅推測這是來自比地球更進步的文明,並以現代人可能面臨的問題,心理學上的推斷來解釋此現象。對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動或盤旋;移動時悄然無聲、飄忽不定或轟鳴異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環形或橢圓形,據目前統計,已達100多種不同的形態。

在世界範圍內有關UFO的記載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國新聞界以首創的“飛碟”壹詞大篇幅地報道阿諾德目擊飛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來客展現在人們眼前,而轟動全球。

然而,在對宇宙的探索中,對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們的興趣。雖然科學家鑒於星球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認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飛抵地球,但他們並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兩位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有兩顆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條件,更激起壹陣“地外文明”熱。壹些科學家認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壹個像地球這樣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壹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壹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須恰到好處。根據這樣的條件,在銀河系中,大約只能有100萬顆行星才有可能。而在這100萬顆之中,還必須有形成生命的壹系列條件,包括水、氧氣和各種化學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發送無線電信號的歷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萬年了(我們地球才100年),那麽算下來,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顆,若它們均勻地分布在銀河系中的話,離我們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銀系中這樣的河外星系,就有10億個。

人類為了與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進行聯系,迄今為止,已進行了50個搜尋外太空電波訊號的計劃,雖均以失敗告終,但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另壹種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對外太空進行直接探測的努力,仍在進行之中。1966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曾讓UFO研究者馮.凱維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聯合國的議事日程。1978年,聯合國第33屆大會第壹委員會通過也格林納達政府提出的商議草案,建議各成員國協調包括UFO在內的外星生命的科學研究和調整。1979年,聯合國第43屆大會通過把UFO作為世界性課題進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會議綱要中指出:“對涉及到整個人類的UFO的研究,應當是人類為解決世界的社會、經濟、政治等問題所作出的努力的壹部分。”1977年討論UFO的第壹屆國際大會在墨西哥召開。1983年二屆UFO 代表大會在巴西舉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國先後發射了“先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宇宙飛船,探尋遙遠的外太空。“先驅者”10號和11號各帶有壹封“寫”在鍍金盤上的問候信。“旅行者”1號和2號各攜帶了壹張直經30.5cm名為“地球之音”的鍍金唱片,並有放音設備,上面錄有60種語言的問候語、113幅描繪地球風土人情的編碼圖片(其中壹張有萬裏長城)、35種地球自然音響、27種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飛船攜帶的“地球之音”還有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的給宇宙人的壹份電文:“這是壹個來自遙遠的小小星球的禮物。它是我們的聲音、科學、形象、音樂、思想和感情的縮影。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時代幸存下來,使妳們能了解我們生活的情況。我們期望有朝壹日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以便加入到銀河系的文明大家庭。這個“地球之音”是為了在這個遼闊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和我們對遙遠世界的良好祝願。”

旅行者1號,2號的飛行速度約為每年5億公裏,如壹切順利的話,在2015年之前仍會把有關宇宙的資料送回地球。之後,它們便會因電力用盡而關閉所有的儀器,但仍舊默默地向著太陽系外的太空深處飛去。最後的希望來自於對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號,2號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許他們能夠明白:在遙遠的壹顆恒星旁圍繞著9顆大行星,從中心數起第三顆,上有許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們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壹些“宇宙親人”。 

壹。

有觀點認為是由外星天體撞擊地球後,該天體上的有機分子就降生到地球上。

地球上的氧、氮、氫、碳等元素在太陽的紫外線和暴雷的作用下,形成了有機體可能是蛋白質或氨基酸;又很巧合的是地球正好處在距離太陽的適當距離,所以有了生命。在接著生命受到環境的約束而進壹步進化。然後經過N億年的進化,人類就產生了。。

我想第二種觀點因該比較可信吧!!!

呵呵!地球既然有了生命存在,那麽地外的生物壹定也不例外啊!關於生命從何而來這個問題我相信永遠都是壹個迷啊!任何人都無法破解這個迷團!!! 都是娘生的!外星球有娘的話應該也有生命吧!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而來的"這個問題說起來就比較復雜了,各種學界都有自己的理論.還有各種宗教信仰者認為是上帝或者是神創造的......等等;關於地外是否有生物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說是——有,絕對有。有的地外生物比我們科學更先進,UFO可能就是地外比我們科學先進的星球上的生物;還有的地外生物科學比我們更落後,我們發現不了他們,他們更是無法發現我們了。 地球上的生物是在壹鍋充滿各種物質的“熱辣”化學“濃湯”裏經過億萬年的演化、發展、淘汰、更進壹步……進化來的。

堅信外星生物壹定存在,但其外在形式壹定是多樣的……我們不會是宇宙中的唯壹,我們從來不曾孤單過,也不會孤單! 地球生命由有機體細胞分裂而來。

我壹直堅信地外生物的存在,就象小時候看的《火星叔叔馬丁》壹樣。他們默默地生活在宇宙的某個星球上,在他們自己的愛問上,正熱烈地討論著外太空是否存在生物的話題。 我是化學系的。

看完那篇長篇大論都累,不知從哪復制的,觀點都是幾十年前的。不管是認為生命是地球上產生的還是來自地外,都不可以回避這樣壹個問題:最初的生命怎麽形成?

有人說到了米勒的那個經典實驗,漏洞很大。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妳,米勒那個實驗不足以說明問題。從我們化學的角度講,那個實驗得到的化合物確實有氨基酸,但是那是消旋混合物,沒有旋光性,而生物體內的氨基酸都是壹種旋光性的,消旋混合物不可以形成生命。

生命體是高度有序的,能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新陳代謝)並可以復制(繁殖),具備這樣的條件就認為是生命體了。地球初期的化學反應產生有機大分子,這還不是生命。有機大分子要能夠自我復制,就需要模板以及化學催化劑。早期的模板可能是某些礦物,有機分子通過化學鍵或範德華力附著在上面,由於這些礦務晶體高度有序,同樣的分子附著,通過有機分子的自催化,形成大分子。

現在知道,蛋白質和有些RNA都有催化功能,而RNA是遺傳物質,所以,早期RNA分子依靠自催化,進行復制。但這還不是生命體。

能自我復制的大分子與其它大分子通過化學鍵或範德華力結合,形成團聚物,由於表面電荷的緣故,與外界環境就隔開形成分子膜。由於化學勢的存在,外界小分子可以進入體系,從而與外界有物質交換。維持這些體系的能量也由外界分子提供,通過分解外界進入的分子來獲取能量,而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就是存在於體系中的有機大分子。

到此為止,真正的生命就誕生了。生命的化學演化階段結束。以後就是生物進化了。

生命體是高度有序的,而在自發狀態下,事物總是向著無序的狀態進行,因此,維持生命必須要有外界的能量,而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也就必不可少。

總之生命體的形成其實是化學作用的結果。

在幾億年前世上是只有微生物的,他們是世上最早的生物,最後他們隨著氣候的變化逐漸變化, 地外生物應該存在,地球生物是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級到高級演化來的 我覺得很好笑.我們都很清楚至今人類還不能解決這壹問題.可是好多人不 懂裝懂.當然了可能他們非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