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現***有演員54名,其中西北五省資歷最深的老藝人三名(鄭小山、張常泰、張常鎖),自社團成立以來,現已演出1500余場相聲大會,***演出相聲700余段。 提到青曲社,西安的相聲聽眾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起班主苗阜更是如雷貫耳,聲名在外,是西安乃至西北相聲界中年輕壹代相聲演員中的佼佼者。受到了行業內部眾多老先生的贊譽,同齡演員的崇敬,更是相聲粉絲心中的絕對偶像。到今天,他已經帶領著陜派相聲進入大劇場時代,走進了百年劇場,走進了千千萬萬的三秦父老心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苗阜老師紮紮實實,壹步壹個腳印走出來,甚至是嘔心瀝血煎熬而成。
苗阜老師自幼喜愛表演,十六歲背井離鄉,只身來到西安。當時的條件十分的苛刻,壹邊從事鐵路事業工作,壹邊進行表演創作的研究。為了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經常壹人往返於西安到哈爾濱學習表演,那時候坐火車還是硬座,大冬天綠皮車,壹趟過去就是兩天壹夜,每月數次,非壹般人所能承受。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過這壹階段的學習,能力慢慢被發掘了出來,開始參加鐵路文化團的表演和劇本的創作。
酷愛學習的他,通過對古籍文獻的研究,越來越感覺到陜西歷史文化的厚重和博大,但現代的節奏和生活方式,卻讓我們的傳統慢慢在流失。從此,苗阜老師立誌從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讓我們更多的人,尤其更多的青年人們體會到我們中國悠久文化的內涵。
從2007年開始,創辦西安青曲社相聲大會,苗阜老師師承相聲大家鄭小山先生,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並結合我們陜西所特有的歷史文化積澱,讓陜派相聲慢慢壯大並有了更大的發展。苗阜老師率先提議,讓相聲走進校園,從學生中培養演員,培養觀眾。在壹個場地好好幹,培養壹批觀眾,慢慢讓茶園熱火起來。
班主苗阜有著自己獨特的智慧和對於相聲,對於青曲社高屋建瓴的理解。相聲應該有更大的內涵,我們在說學逗唱的同時,要將我們中國傳統的禮義廉恥,溫良恭儉讓這些文化中的精華傳播出去,有了這些人們才願意聽,才能聽出滋味和意義。結合我們陜西十三朝古都的深厚歷史,周秦漢唐的底蘊,更體現出我們陜西人所獨有的自豪與自嘲,讓我們在快樂的同時,了解自己。青曲社的口號就是制造快樂並快樂著,讓觀眾們體會最多的就是快樂的同時學習了解陜西文化的厚重和博大。讓陜派相聲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熱愛。
進入到2013年,西安青曲社在苗阜老師的帶領下做了兩件大事:西北相聲走進大劇場時代,陜派相聲走進百年易俗小劇場。
苗阜認為,易俗社是百年劇社,我們也在做陜派相聲,能進入這樣壹個有著歷史底蘊的劇場特別有意義。“我們註重的是在這樣壹個平臺上去打造陜派相聲的牌子,營造出陜派相聲的氛圍。”
隨著2013年下半年,大劇場的全面開啟,各種文化推廣和小茶館演出同時進行,在苗阜老師的帶領下,西安青曲社,陜派相聲會朝著壹個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的明天奮進。 作為壹個以年輕人為主的曲藝社團,尤其是有眾多的在校大學生成員,社團以大學為主要對象,展開送曲藝進校園巡回公益演出,大學生曲藝座談會,聯絡各大學曲藝社組成大學生曲藝聯盟等等活動***計74場。旨在通過活動在高校中展示傳統曲藝魅力,擴大曲藝的影響力,讓曲藝擁有更多的大學生愛好者。同時宣傳青年曲藝社,吸收新成員,壯大青年曲藝隊伍。並創做新的曲藝節目,從內容上進壹步“新化”曲藝,為下壹步打好基礎。同時進行送曲藝進社區巡回公益演出,面向社會,廣為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