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齊民要術>>是誰寫的?

<<齊民要術>>是誰寫的?

賈思勰

《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壹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壹。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有重大影響。

中國古代傑出農學家  賈思勰出生在壹個世代務農的書香門第,其祖上就很喜歡讀書、學習,尤其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這對賈思勰的壹生有很大影響。他的家境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擁有大量藏書,使他從小就有機會博覽群書,從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為他以後編撰《齊民要術》打下了基礎。成年以後,他開始走上仕途,曾經做過高陽郡(今山東臨淄)太守等官職,並因此到過山東、河北、河南等許多地方。每到壹地,他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認真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向壹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農請教,獲得了不少農業方面的生產知識。中年以後,他又回到自己的故鄉,開始經營農牧業,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放牧活動,對農業生產有了親身體驗,掌握了多種農業生產技術。大約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東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間,他將自己積累的許多古書上的農業技術資料、詢問老農獲得的豐富經驗、以及他自己的親身實踐,加以分析、整理、總結,寫成農業科學技術巨著《齊民要術》。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賈思勰雕像

關於賈思勰的生平事跡,史籍缺載,只能從他留給後人的《齊民要術》壹書中略知壹二。他曾擔任過北魏高陽(今山東桓臺東)太守。因其生活的年代,社會動蕩、戰亂頻仍,正值北魏由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走向經濟衰落、政治腐敗的時期,故而他深感恢復國民經濟、保障人民生活對鞏固政權實為必要。因此,他十分註重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的總結。自高陽太守卸任後,賈思勰就開始致力於農學研究,足跡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考察歸來後,與普通老百姓壹樣,居家親自參加農業和畜牧業勞動,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當然,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壹書中不免收錄了壹些怪誕迷信的無稽之談,如 “在東邊栽九顆桃樹,可以多子多孫”,“吃棗核仁二十七斤,可以避疾病”等。但暇不掩瑜,他在世界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永遠不可動搖。編輯本段重要著作《齊民要術》

簡介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全書***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約七萬字,註釋四萬多字,***十壹萬多字;此外,書前還有《自序》和《雜說》各壹篇。引用前人著作有壹百五十多種,記載的農諺有三十多條。全書介紹了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方法,各種經濟林木的生產,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魚、蠶的飼養和疾病的防治,以及農、副、畜產品的加工,釀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產等等,幾乎所有農業生產活動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在農學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意義

首先,《齊民要術》對北方抗旱保墑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賈思勰對關於精耕細作、深耕細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經驗進行了比較完整的總結和提高,從理論上說明了這些技術措施的重要意義。又如,賈思勰總結了前人恢復提高土壤肥力的辦法,豆類作物在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為綠肥作物納入輪作周期,《耕田第壹》書中分析說明了輪作的好處,對綠肥作物的栽培和輪作套種作出科學總結,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種時間上,賈思勰引用農諺:"以時及澤,為上策之,"說明要以季節、氣候和墑情作為根據。在《種谷第三》壹書中明確地提出了必須因地、因時、因作物制宜從事農業生產的原則。 

齊民要術

其次,《齊民要術》非常重視選育良種對於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重要作用。書中僅谷種就搜集了八十多個品種,並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產量質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較科學的分類。還敘述了播種前怎樣進行選種、曬種、浸種和用藥物或者肥料拌種等種子處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還普遍應用於農業生產。

主要內容

賈思勰還初步提示了生物和環境的相互聯系,描述了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關系問題。 賈思勰介紹了許多改變舊的遺傳性、創造新品種的經驗,涉及到人工選擇、人工雜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種原理,其中不少經驗和論點對於指導今天農業生產仍有現實意義。進化論的創立者,十九世紀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他的人工選擇思想是從"壹部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得到啟發的。從達爾文所引述的內容看,不少人認為,這部書就是《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用了不少篇幅介紹了蔬菜種植、果樹和林木的扡插、壓條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樹撫育方面的技術。 在植物保護方面,提出了壹些防治病蟲害的措施,還記述了當時果農熏煙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煴,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煴音雲,yún,意思是沒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就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看天氣判斷降霜的經驗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應用。 另外,《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六世紀以前家畜家禽的飼養經驗並搜集記載了獸醫處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內科、傳染病、寄生蟲病等方面,如直腸掏結術和疥癬病的治療方法,歷時壹千四百多年,現在仍然沿用。《齊民要術》中還有我國獨特的制曲、釀酒、制醬、作醋、煮餳(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藝的翔實記錄,其中許多是現存最早的資料。

地位

總之,《齊民要術》是壹部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農業百科全書”,它內容極其豐富,反映了當時我國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水平,其中有許多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應用,它比較系統地總結了黃河中、下遊地區北魏和北魏以前農業生產技術,初步建立了農業科學體系,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最早的壹部農業科學著作。編輯本段人物歷史地位

賈思勰從事農業科學技術等活動的地域範圍主要在黃河中下遊。《齊民要術》“種蒜第

賈思勰

十九”寫有:“今並州無大蒜,朝歌取種”,“並州豌豆,度井陘已東,山東谷子,入壺關、上黨,苗而無實”,“皆余所親見,非信傳疑”等語。表明賈思勰所親見的農園作物己涉及到並州(今山西太原壹帶)、朝歌(今河南湯陰附近)、壺關(今山西壺關)、上黨(今山西長治)、井陘(今河北井陘)等許多地方。其他卷篇亦可覓出賈思勰足跡所到的壹些線索。賈思勰任職的高陽郡,北魏時期曾有兩個,壹為瀛州高陽郡(今河北高陽壹帶) ,設郡歷史悠久;壹為青州高陽郡(今山東臨淄西北),《魏書》“地形誌”稱:“故樂安地,(南朝宋)劉義隆置,魏因之。”《魏書》“高祖紀”亦載延興元年(公元471年)“青州高陽民封辯自號齊王,聚黨幹余人,州軍討滅之”等語。賈思勰在哪壹個高陽郡任太守?賈思勰是實職的地方官員抑或是輸粟賞授的官階?有待史家的深入探究。《齊民要術》“養羊第五十七”載有“余昔有羊二百口,茬豆既少,無以飼,壹歲之中,餓死過半”,同篇另有“羊壹千口者,三四月中,種大豆壹頃,雜谷並草留之,不須鋤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茭”。可以看出,賈思勰有壹些家業,但又不甚富裕。北魏佛教盛行,廣建寺院,皇室、土族、官宦、富商驕奢揮霍,修築庭園,在這種風氣下,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中明確寫出:“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闊而不錄,花草之流,可以悅目,徒有春華而無秋實,匹諸浮偽,蓋不足存。”表明賈思勰與朽敗時尚持相反態度。作為高陽郡的太守,歷史上也沒有寫下他的為官政績。但賈思勰所撰著的《齊民要術》,以其精湛的內容和承前啟後的偉力,把他推到農學家的位置,在中國農學史以至世界農學史上都居有重要地位。編輯本段個人貢獻

建立農學體系

第壹、賈思勰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農學體系,對以實用為特點的農學類目作出了合理的劃分。《齊民要術》全書結構嚴謹,從開荒到耕種;從生產前的準備到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釀造與利用;從種植業、林業到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論述全面,脈絡清楚。在學科類目劃分上。書中基本依據每個項目在當時農業生產、民眾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和輕重位置來安排順序。把土壤耕作與種子選留項目列於首位,記敘了種子單選、單收、單藏、單種種子田、單獨加以管理的方法。在栽培植物方面,對農田主要禾谷類作物作重點敘述。豆類、瓜類、蔬菜、果樹、藥用染料作物、竹木以及檀桑等也給予應有的位置。在飼養動物方面,先講馬、牛,接著敘述羊、豬、禽類,多是各按相法、飼養、繁衍、疾病醫治等項進行闡說,對水產養殖也安排壹定的篇幅作專門載說。敘述的農業技術內容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詳略適宜。對當時後魏疆域以外地區的植物,也曾廣為搜集材料並予以註釋解說。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種蒔之法,蓋無聞焉。”這種註重種植業、養畜業、林業、水產業、加工業間的密切聯系,敘述所處疆域兼及其境外農產的結構體系,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首創的意義。《齊民要術》以後,中國著名的農學古籍與《齊民要術》規模相似的有元代《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明代的《農政全書》,以及清代的《授時通考》。這四部全面性大型農書均取法《齊民要術》,並以《齊民要術》書中的精練內容作基本材料。《齊民要術》書中所載的種植、養殖技術原理原則,許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

規範耕作措施

第二、精辟透徹地揭示了黃河中下遊旱地農業技術的關鍵所在,規範了耕、耙、耱等項基本耕作措施。黃河中下遊地區,春季幹旱多風,氣溫回升迅速,夏日連雨等特點極為明顯。從遠古以來,形成的對應措施是註意農時,講究農耕方法。1972年甘肅嘉峪關出土的魏晉墓壁畫中,已發現有畜力挽拉耙耱的圖象。其年代要比《齊民要術》撰成早兩個世紀以上。《齊民要術》在耕、耙、耱等重要農具的闡說,耕、耙、耱、鋤、壓等技術環節的巧妙配合,犁、耬、鋤等的靈活操用諸方面作了系統的歸納,規範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幹重要作物的播種量,播種的上時、中時、下時以及不同土質、墑情下的相應播法。《齊民要術》在改造土性、熟化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在作物輪作換茬,在綠肥種植翻壓,在田間井群布局與冬灌等方面,有許多重要的創見。《齊民要術》把黃河中下遊旱地農耕技術推向了較高的水平。千余年間,在近現代農學方法應用以前,世代治農學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農耕技術領域添加重要的新內容。

推進動物養殖技術

第三、將動物養殖技術向前推進了壹步。《齊民要術》有6篇分別敘述養牛馬驢騾、養羊、養豬、養雞、養鵝鴨、養魚。役畜使用強調量其力能,飲飼冷暖要求適其天性,總結出“食有三芻,飲有三時”的成熟經驗。養豬部分載有給小豬補飼粟、豆的措施。書中已註意到飼育畜禽等在群體中要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養羊篇”提出l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太少,母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則會造成羊群紛亂。對養鵝、鴨、雞、魚等都提出了雌雄相關的比例關系,鵝壹般是 3 雌 1 雄,鴨 5 雌 1 雄。池中放養雌鯉20尾則配雄鯉4尾。

《齊民要術》凸顯農產品加工等地位

第四、農產品加工、釀造、烹調、貯藏技術在《齊民要術》中占顯著地位。酒、醬、醋等可能發明很早,但詳細嚴謹揭示其制作過程,以《齊民要術》為最早。在“作醬法第七十”中,首先敘述用豆作的醬,但也記載了肉醬、魚醬、榆子醬、蝦醬等的制作方法。在“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提到藏生菜法:“九月、十月中,於墻南日陽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雜菜種別布之,壹行菜壹行土,去坎壹尺許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經冬,須即取。粲然與夏菜不殊。”這壹鮮菜冬季貯藏的方法與現在的“假植貯藏”措施基本相同。

研究精細植物

第五、記載有許多精細植物生長發育及有關農業技術的觀察材料。“種韭第二十二”中提到“韭性內生,不向外長”。“種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樹嫁接,接穗,“用根蒂小枝,樹形可喜,五年方結子;鳩腳老枝,三年即結子而樹醜”。同篇還有“每梨有十許子,唯二子生梨,余生杜”。“種椒第四十三”講敘椒的移栽時稱:“此物性不耐寒,陽中之樹,冬須草裹,其生小陰中者,少稟寒氣,則不用裹。”這些,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觀察記載材料,得到後世農學家的重視。“種谷楮第四十八”中提到種楮子時與麻混播,秋冬留麻,為楮樹幼苗“作暖”,這是在深刻認識兩種植物生長發育特點的基礎上,相應采取簡便易行的保護措施。“栽樹第三十二”中所述果樹開花期於園中堆置亂草、生糞,煴煙防霜的經驗尤為可貴。其中敘述成霜條件是“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所講與現代科學原理相符,而遇此情況要:“放火作燃,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類似的煴煙防霜措施,至今仍是減免霜害的壹種簡單有效方法。

對農業、科技和經濟綜合分析

第六、重視對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與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盡管《齊民要術》序中寫有“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的話,反映作者受當時崇本抑末、非議經商的思想影響較深。但在全書中,如栽種蔬菜瓜果、植樹營林、養魚、釀造等篇,卻詳細描述了怎樣進行多樣經營,如何到市場售賣,怎樣多層次利用農產品等有關經濟效益的內容。在“種榆白楊第四十六”中,具體敘述榆樹播種、楊樹插枝育苗的技術,幼樹隔 3至5年間伐作材料出售。種白楊壹節,曾計算:1畝3壟,l壟720穴,1穴屈折插l楊枝,兩頭出土,1畝可得4320株,3年可為蠶架的橫檔木,5年可作屋椽,l 0年能充棟梁。以售賣蠶架橫檔木計算,1根5錢,1畝歲收21600文。1年若種30畝,90畝地3年1輪,可周而復始,永世無窮。“種葵第十七”提到,都邑郊區有市集之處,蔬菜種植安排得好,亦可實觀周而復始、日日無窮的周年產銷。《齊民要術》“卷頭雜說”雖為後人添加,但長久以來已與全書融為壹體。其中也曾敘及l0畝地內種蔥、瓜、蘿蔔、葵、萵苣、蔓菁、芥、白豆、小豆等的精細種植計劃,並指明,“若能依此方法,則萬不失壹”。書中還記載有較多以小本錢多獲利的實際內容。現代學者從經濟科學角度研究《齊民要術》,認為賈思勰的著作不單是壹部影響深遠的古代農業技術典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經營方法方面的百科全書。編輯本段農學思想

順應自然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

賈思勰認為,農作物生長是有規律的。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棵體矮小,果實多。晚熟的谷子,長的高大,而果實少。強壯的苗長得短小,黃谷就是這樣。收少的果實味道好,高產的果實,不好吃。良田可以晚種,薄田就要早種。良田不是壹定要晚種,也可早種,但薄田晚種就可能收不到莊稼。山地種莊稼,要選強壯的種子,因為要避風霜。肥沃的田裏種莊稼,可以用不壹定強壯的種子,主要是多產。順天時,量地力,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

以糧食為中心,多種經營

賈思勰重農,首先是重視糧食生產。但他又並不把農業生產歸結為生產糧食,而是要多種經營。《齊民要術》包括了糧食作物、園藝作物、林木、種桑養蠶、畜牧、養魚、農副產品加工等內容。賈思勰認為,農副產品加工是農業生產的繼續,是生產轉向消費的必要環節。經過加工的農副產品,不但滿足了消費的需要,而且價值提高了。《齊民要術》中就有酒、醋、醬、豉的制作,還有把糧食、蔬菜、果品、肉魚加工成耐儲食品的方法。

註重生產成本,要有經濟核算

《齊民要術》是要教導農民搞好農業生產,可是農民要生產就有壹個生產成本問題。賈思勰在書中談到,實際是教導農民,首先要按市場條件來安排生產,其次要有適當的規模和合理的田間布局來生產。要使用臨時性雇工,以降低成本。要重視成本核算和利潤的計算。《齊民要術》列舉了大量的實例,教農民如何計算,甚至連運輸、銷售的費用都有計算。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不僅是北魏時期的重要農學著作,現在看,仍然是重要的、有極大學術價值的科學專著。它不但影響了古代農業的發展,至今還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們的國家長期是壹個農業國,有十幾億人要吃飯。中國是壹個疆域遼闊的大國,每年都有許多地方受災。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世界,成為強盛的大國。《齊民要術》中都有可以借鑒的東西,都有值得學習的東西。編輯本段個人評價

賈思勰當過太守,有當過太守的官身,可是他對農業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嘴上,或單單把別人的經驗寫在紙上。他是親自去做,有了體驗,再記錄下來。就是說他寫出來的,或總結出來的經驗,是經過實踐的。賈思勰為了掌握養羊的經驗,他買了二百頭羊,自己親自去養。開始不知道羊吃多少飼料,羊餓死了壹半。他想這是羊沒有吃的東西,餓死的。於是又種了二十畝大豆,使羊有充足的飼料,羊有吃的了,還是死不少羊。可見養羊要有技術。他發現壹個老羊倌會養羊,就去求教。從羊圈如何做,配種如何配,飼料如何準備,衛生如何保證,壹樣壹樣學,學會了養羊。並總結出了養羊的壹套辦法、程序。 對種地,賈思勰更是不辭辛苦,走遍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到田頭,住老農的窩棚,虛心向老農求教,如何犁地、選種、下種、施肥、如何田間管理。還有土質對莊稼的影響,氣候的影響等等。他不光聽別人說,還自己去做,從中體會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妥的做法,把它總結出來。實踐使賈思勰對農業生產有非常深刻的見解,所以《齊民要術》對農業生產的理論和操作都有系統地闡述。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盡的敘述。比如,平整土地:《齊民要術》不僅指出了它的重要意義,而且詳盡的講述了耕地分春、夏、秋、冬的耕作,講究深、淺,註意初、轉、縱、橫、順、逆等,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進行耕作,管理,十分具體。甚至連耕壞了,如何補救,都作了闡述。對如何提高土地的地力,使農作物不斷從土地得到充足的養料,賈思勰更有獨到而精辟的見解。 《齊民要術》中提到了多種辦法,比如,輪種、套種等,通過不同作物的輪換栽種,或幾種作物的同時栽種,使地裏的養分充分利用,而且使地力盡快恢復。《齊民要術》把這些技術,先種哪些,後種哪些作物,以及不同的作物輪種,有不同的效果都記載的很詳細,這在當時西方國家是做不到的。這是賈思勰從親自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編輯本段賈思勰紀念館

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表彰他對人類所作的巨大貢獻,臨淄區在淄博市齊城農業高新開發區——萬畝農業示範園內建館以誌紀念。該館位於濟青高速公路臨淄段北側,下臨淄路口向北500米即到。賈思勰紀念館

賈思勰紀念館

掩映在壹片新型果樹和農作物之中,與周圍環境和諧的融為壹體,更顯古樸典雅。該館分上下兩層,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投資 100多萬元;在紀念館門鬥南側的橫梁上懸掛木質橫式館牌,黑底銅字,上書六個端整秀雅的魏碑字:“ 賈思勰紀念館”。迎門處是壹座精工高雕的賈思勰石雕像:賈思勰白發飄然,手撚胡須,右手握書,凝神靜思。館的壹層為古代部分,主要展示賈思勰生平和其對農業所作的巨大成就;二層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與成就展覽。壹層的展出***分三部分。第壹部分主要展出賈思勰及同宗兄弟賈思同、賈思伯的生平要略,以及賈思勰當年生活環境的復原圖。第二部分利用微縮手法再現古代釀酒作坊制酒場景、賈思勰深入民間和田間地頭了解耕作和種植技術的場景、古人生產生活的部分場景等,通過大量的文字版面介紹、繪圖說明、實物展示、照片、沙盤等手段,系統展示了《齊民要術》的思想體系和科學技術成就。第三部分主要展示國內外現存《齊民要術》版本的實物、復制件、影印本照片、引用的歷史典籍和國內外對《齊民要術》的研究情況。賈思勰紀念館匯集了當今研究成果之大成,系統展示了《齊民要術》之精要,整個展廳空間豐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