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讀gōng。漢語常用字(壹級字),最早見於最早見於戰國金文(字形為“工”)。其本義表示功業、功績,後又引申為事功、功效、功夫等。又通“攻”,表示攻打。
字源演變:功,會意兼形聲字。從工,從力,工亦聲。“工”字是夯的象形,“力”本像壹種農具,後引申為力氣、力量,整個“功”字的意思就是用力打夯。戰國時期只作“工”,如字形1,後加意符“力”,使表意更加明確。“功”的本義是功業、功績。
中山王方壺:“遂定君臣之位,上下之體,休有成工(功)。”壹句中“功”引申為事功、功效、功夫等。後又引申為功勞、功率、功績等。由功績,又引申指恩德。“功”又通“攻”,在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君正》:“以不足功,反自伐也。”壹句中“功”指“攻打”。
古籍解釋:《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從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為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又《廣韻》:漢復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