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靈璧獻石辨

靈璧獻石辨

《中國靈璧石祭譜》(王文正編著)將靈璧石祭分為52大類,400多個品種,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初學者鑒別靈璧石祭,提供了參考樣本。很難相信初學者難免“眼花繚亂”,無法深入具體的困惑。特別是如何辨別,從哪裏入手,先看什麽,再看什麽,馬上決定是不是石質供品,再進行欣賞分析,確定其藝術、經濟、收藏價值,是壹個極其重要而簡單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靈璧獻石的特點,多指靈璧片石,因為它是第壹塊石頭的參照物。其他石種,如花白酒、文蛤、木紋、碗螺、條、蓮等。,應該說是比較容易鑒別的,只是從它的形狀,整體性,形似和意境來考慮它們的品味,而最難的是鑒別和欣賞石種。

根據《尚書·龔宇》中的論述,靈璧的石祭盛產泗水岸邊的美石,稱為泗濱浮青,而米芾的鑒賞標準也是指靈璧青石,產於靈璧縣城以北45公裏的漁溝鎮東2公裏的雲韻山。我曾多次到訪這裏,這裏有石雕、石像和篆刻記錄,壹直被認為是靈璧最有價值的可供供奉的石種。所以很多石農做人工加工,打洞,塗色來冒充,大部分都是這種。先說具體鑒定方法的先後順序。

首先,看石頭的背面,也就是石根或底部。石根是否有紅黃色的砂漿附著,而且是硬化的,不是膠合的。個別小塊奇怪的石頭可能基本上清除了砂漿,但留下的石根仍然清晰可見。如果有,看下面兩項。如果沒有,可以判斷可能是假的。

第二,看石皮和石紋。石磚石皮:光華溫潤,滑如凝脂,手感非常好(薄、皺、透、漏的特點不影響石皮)。石肌中有壹種特殊的白灰色石紋,紋理自然清晰光滑。原來的凹槽是V型的,而人工加工的石紋是U型的,紋路顏色不自然。如果用水洗,人造石花紋會立刻出現,水幹的慢,原石花紋幹的快。

漁溝街以西4公裏白馬山出產的文身石,皮膚肌肉與石磚相同,實際上優於石磚,更具美感。常見的石紋有核桃紋、烏龜回文紋、蝴蝶紋、雞爪紋、水紋等,自然流暢。再加上石頭肌肉和色彩所表現出來的原始風霜氣息和音樂節奏,充分體現了大自然古老、厚重、自然、含蓄的美。

第三,輕敲和聆聽。因為靈璧供奉的石頭屬於石灰巖,莫氏硬度在4-7度,清的石頭在6度左右,所以用手指或用木棒敲擊都能聽到甜脆的聲音。古代的清制和所謂的“八音石”都是產於雲韻的靈璧石。如果沒有聲音,就要考慮其真實性。

以上三個標準是辨別靈璧所獻之石真偽的首要標準。在實踐中,廣大石友可以多請教專家,多和當地石農交流,很快就會掌握這些鑒別方法。然而,隨著市場的需求,靈璧獻石熱的興起,以及眾多石農“加工”技術的提高和改變,不斷對我們辨別真偽提出新的挑戰。因此,辨別真偽的研究需要不斷加強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