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醒篇
壹、安得壹服清涼散,人人解醒
飲了中山人狄希釀造的酒,可以壹醉千日。今日世人迷於俗情世務,終日追逐聲色名利,可說沒有壹日不在醉鄉。好名的人醉於庭官位,好利的人醉於民間財富,豪富的人則醉於妙聲、美色、高車、名馬。如何才能獲得壹劑清涼的藥,使人人服下獲得清醒呢?
二、淡泊之守,鎮定之操
淡泊清靜的操守,必須在聲色富貴的場合中才試得出來。鎮靜安定的誌節,要在紛紛擾擾的鬧境中考驗過,才是真工夫。
三、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
給予他人恩惠,不如報答他人的恩德來得厚道。邀取好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來得自適。故意違背常情以自鳴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來得真實。
四、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要他人當面贊譽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後毀謗自己。令對方對自己產生初交的歡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會令對方產生厭惡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命運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來面對它。命運使我的形體勞苦,我便安樂我的心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際遇困窘,我便擴充我的道德使它通達。
六、淡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
恬靜寡欲的人,必定為豪華奢侈的人所懷疑。謹慎而檢點的人,必定被行為放肆的人所嫉恨。壹個人到了窮途末路,我們應看他當初的本心如何。壹切功成行就的人,我們要看他以後要怎麽繼續下去。
七、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受其益
分別美醜的心太過明確,則無法與事物相契合。分別賢愚的心太過清楚,則無法與人相親近。內心應該明白人事的善處與缺失,處事卻要仁厚相待,使美醜兩方都能得到平等,賢愚都能受到益處,這才是上天生育我們的德意和心量。
八、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愛最難保持長久,所以情感豐富的人終會變得淺薄無情。天性本有壹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為的人終不會失去他的天性。
九、真廉無名,大巧無術
真正的廉潔是揚棄廉潔的名聲,凡是以廉潔自我標榜的人,無非是為了壹個“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運用種種技術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十、厭名利之譚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好談山居生活之樂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樂趣。好在口頭作厭惡名利之論的人,未必真的將名利完全忘卻。
十壹、伏久者,飛必高
伏藏甚久的事物,壹旦顯露出來,必定飛黃騰達;太早開發的事物,往往也會很快的結束。
擴展資料:《小窗幽記》的簡介
《小窗幽記》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陳繼儒。另有新版《小窗幽記》(陸紹珩纂輯)。
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淋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壹再為讀者所關註,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所處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在急速變化中。面對這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不禁要喟嘆,現今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於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
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合理。這確實是壹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而在如何立身處世方面,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我們指明了壹條光明之路,他歸納出的“安詳是處事第壹法,謙退是保身第壹法,涵容是處人第壹法,灑脫是養心第壹法”四法,建議人們保持達觀的心境,平和地為人處世,對後人影響至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小窗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