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您介紹十二生肖來歷
古時候,為了讓貧民百姓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後來稱其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發現的戰國末期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已經出現配有幹支的十二獸,在獸名、幹支排列上與後世十二生肖總體相似,其使用方法、占蔔邏輯也與後世生肖相類,由此可推測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出現的配有幹支的十二獸應是後世十二生肖的雛形。十二生肖紀年始於東漢時期。《北史·宇文護傳》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壹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我國古籍中記載,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幹支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幹符號,相配合來紀年。同時,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種動物來簡單紀年。到隋朝時中原歷法傳至中國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在歷法的紀年上僅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因此才有《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十二生肖的剪紙風格,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
十二生肖的剪紙風格,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3張)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醜相配,為4爪。葉世傑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齒(無磨牙)、牛無牙(無尖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胃、犬無胰、豬無眉、人則無不足”。它們最大特點都看不到眉毛。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壹些氏族的圖騰崇拜,按某次集會時各部落的強弱劃分;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壹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壹年的代稱等等,不壹而足。
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壹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壹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幹十個符號和地
十二生肖虎
十二生肖虎
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幹支紀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
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雲:它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雲:“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提出十壹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蔔盜賊相貌特征的文字。這壹奇跡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壹號秦墓,據考證葬於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壹步探究了。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十二生肖龍
十二生肖龍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壹名壹典,頗有情趣。詩雲: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