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怎樣才能糾正古文?

怎樣才能糾正古文?

學文言文不難。只要掌握規律,循序漸進,就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文言文學習的最終目的。這個目標是能夠讀懂簡單易懂的文言文。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明確這裏文言文的含義。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的先秦兩漢書面語,以及後世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的古風著作中的語言;不是指唐宋以來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的口語,即古代白話,如明清張輝小說中使用的語言。還要理解考試筆記中“能讀簡單易記的文言文”的具體解釋,即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常見文言虛詞的壹般用法;了解不同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能夠正確把握文章並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評價;可以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個解釋從語言到內容到終極目標,對學習文言文提出了具體要求,是我們學習文言文應該把握的“綱”。具體學習方法如下:1。掌握壹定數量的詞匯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基礎。學習現代漢語從識字開始,學習文言文也是如此。那就是所謂的“能讀兩千字就能讀”。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大多是從中學課本上出現的文言文開始的。這些文言文選自大量古籍,無論從語言、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堪稱典範。學習這些文章,從初讀開始,就要把文言文中每個實詞、虛詞的意思壹個壹個說清楚。我們永遠不要滿足於對所學段落內容的大致理解,更不要把它們概括為壹個故事,解讀為翻譯。另外,在實詞和虛詞之間,大量實詞很難掌握。先說實詞的掌握。文言文中出現實詞有幾種情況。壹種情況下,有些詞和現代漢語中使用的沒有什麽區別,比如“人、馬、山、石、大、小、上、下”,這給我們學習文言文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也不像初學外語那麽混亂。這類詞可以理解為現代詞。壹種情況是和現代使用的詞匯完全不同,甚至從現代漢語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匯。比如“宦官”,就是古代帶著閹割過的喪失性能力的人,為皇帝及其家人服務的官員。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其他壹些概念相同的詞,如廟人、太監、太監、官、官、官、官、太監、太監等等。由於時代的發展,宦官已經消失了。此外,“宦官”的另壹個含義是“官員的總稱”(如《孔雀東南飛》:“據說有蘭劍女,就有宦官。”但是,現代各級政府官員已經沒有這個頭銜了。再比如“祠堂”(古代皇帝、諸侯或醫生、學者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稱為皇族)、“張復”(古代的壹種帽子),都是因為東西的消失而消失的。“越”、“搜”、“許”等詞,已被“說”、“老人”、“瞬間”等詞取代。這些內容詞雖然難記,但不會和現代漢語混淆,可以作為生詞記憶。另壹種情況是古今用詞較多,但詞義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情況復雜,難以掌握。這些單詞往往被列為考查重點,需要下大力氣掌握。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這類詞匯上。2.掌握語法規則是打開文言文大門的壹把鑰匙。掌握了壹定數量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應該說妳已經具備了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條件,確實可以理解壹些句子,因為古今語法差別不大,句子組合順序基本壹致。如果妳真的有紮實的現代漢語語法知識,能熟練地分析各種句子,那麽文言文中70%的常用句型都會是類似的。但畢竟古今有別。比如,不了解介詞賓語的古漢語知識,就無法翻譯“宋人何罪”(《當眾失言》),“不舉壹羽,不出力”(《齊歡金文之事篇》)。如果用現代漢語語序“硬譯”,就翻譯成:“何罪之有?”“壹根羽毛舉不起來,不費吹灰之力。”這讓人想起了說中文的日本人。所以,我們不僅要學習古漢語語法,更要認真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古今語法的差異上,也就是所謂不同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這些特殊句型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特殊語序(介詞賓語、定語後置、主賓後置...),壹些固定格式等等。這些知識可以隨著中學語文課本的學習逐壹接觸。這裏強調幾點:1。借助虛詞可以掌握文言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