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糖有什麽好處?補血嗎?
白糖與具有民族特色的紅糖不可同日而語。紅糖含蔗糖95%左右,顏色呈暗黃色至紅棕色,是用我國傳統工藝生產的糖,現多產於浙江、廣西、雲南、貴州壹帶。紅糖傳之於中醫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條下有如下記述“……取法以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時珍撰著的《本草綱目》中“砂糖”條下記載:砂糖“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據資料記載,壹千克紅糖含鈣900毫克、鐵100毫克,而鈣、鐵又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2000年在全國營養學術會議上,筆者報告了有關研究結果———用原子熒光光譜儀測定,發現紅糖含有十分豐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強烈刺激機體造血的功能。 中醫認為婦女產後身體多淤,且八脈空虛,每致腹痛。凡偏淤者,醫生常處以生化湯、失笑散或金鈴子散,並囑在藥煎好後以紅糖調服,目的在於利用紅糖“通淤”或“排惡露”的作用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對無力購藥或不及備藥者,取適量的中段童尿拌紅糖口服,亦可收到異曲同工之效。“女子不可百日無糖”,指的就是紅糖。曾有壹個女青年,因長期患病,身體瘦弱,體重不足50公斤。她懷孕後思想負擔很重,擔心自己承受不了,經采用中國傳統的食療方法,設計以溫熱補虛寒的“對證之食”:給她吃糯米酒釀臥雞蛋以及加有紅糖和芝麻的小米粥等食物,結果不僅產下了健康的嬰兒,而且身體比產前還結實健康,她產後堅持哺乳,嬰兒也發育良好,活潑健康。 中醫營養學認為,性溫的紅糖通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來發揮補血作用。相對而言,白糖雖味甘,然其色白,性平,故其補血的效果遠不及紅糖。根據我們的分析結果,由於白糖過於純凈,其中幾乎不含微量元素成分,其營養功效自然與紅糖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在科技發達的日本,許多食品還特地標明“純正紅糖”字樣,這從壹個側面說明了紅糖非同於白糖的作用,所以家庭和食堂應常備紅糖。 日常生活中,還可自制以下食療方作為保健養生用: 棗茶:紅棗10枚,加水煮爛,放入紅糖,兌入紅茶水後壹次服下,有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的作用。尤宜於嬰幼兒和中老年服用。 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壹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每日壹次。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 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經期紊亂。 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老人對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逐漸減少,平時應註意在飲食中補充,以維持正常代謝功能,延緩衰老。 所以專家建議,老人在吃糖時,應多選擇紅糖。日本著名長壽縣、紅糖產地沖繩縣的老人,就有每天喝壹杯紅糖水的習慣。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適合吃紅糖,中醫認為陰虛內熱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紅糖。此外,在服藥時,也不宜用紅糖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