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這句話的出處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這句話的出處

出自——現代的梁衡的作品《跨越百年的美麗》。

原文是這樣的“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壹生,氣吞曹吳,卻不披壹甲,不佩壹刃。

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壹個新中國, 卻不背槍支,不受軍銜。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壹種理性的美麗。”

意思是最上等的音沒有聲音,最上等的道沒有形態。(因而)有最上等智慧的人,不沈溺於形態,不追逐力量(的強大),不因為技巧(的高超)而驕傲跋扈。

擴展資料: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出自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

原文: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譯文: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古今學者對於“大音希聲”的理解,大致有六種解釋:

壹是認為這是說最大的聲音是沒有聲音的。

二是認為這是說最大的聲音聽來反而是稀疏的。

三是認為“希聲”即“無聲”,是在蘊醞“大音”。

四是認為“大音希聲”乃天樂,是不能用耳朵去聽,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諧的龐大“天樂”。

五是認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對聲音情感的超越。

六是認為沒有聲音就是最強音,即什麽都不說,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