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縉等人編纂而成,保存了中國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種古籍。《永樂大典》的成書,還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樂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壹解縉主持編纂壹部大型類書。
解縉很快完成了任務。永樂二年(1404)十壹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為《文獻大成》。但永樂帝並不買賬,於永樂三年(1405)下令重修。在這種“文化總動員”之下,朝野上下兩千多人繼續編書。永樂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這壹次,永樂帝很滿意,賜名《永樂大典》。
擴展資料:
永樂六年(1408),《永樂大典》完成抄寫,即為正本,藏於南京文淵閣。由於體量巨大,書成之後,永樂帝並沒有翻閱過幾次。此後的弘治皇帝和嘉靖皇帝對其頗為喜愛,尤其嘉靖帝,手邊常備著壹兩冊,成了“案頭書”。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宮中著了壹把大火,給嘉靖皇帝提了醒。他命令大臣繕寫《永樂大典》副本,“重錄壹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
人民網——《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