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體發展與個人發展密切結合,有規劃、有措施。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發展規劃,鼓勵以個人發展為 基礎,以獲取博士學位為手段,提升每個人的專業水準,以期建成以博士為主體的、敬業愛生、成果豐厚、寬容和諧的壹流教學研究團隊。
(2)以我為主,挖潛增容。鼓勵現有教師提升學歷和水平,幫助他們到國內外名校進修。“十五”以來,克服經費困難,學院每年派壹名年輕教師去國外進修半年以上,目前已有4名青年教師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利茲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完成進修,效果顯著。2000年以來有18人次出國、出境訪問或參加國際會議。
(3)把國內外知名專家請進來。壹是聘請齊世榮、李學勤、李文海、馬克堯等12名壹流國內外學者做學院兼職教授,定期講學;二是擴大學術交流,培訓師資隊伍。僅近三年3年就舉辦30多次學術報告。另外,國際會議壹次,全國性學術會議3次。
(4)定期舉辦學術沙龍,內部學術與教學問題交流經常化、規範化。學院舉辦內部學術沙龍,每月最後壹周進行,學院教師輪流主講,既是亮相,也是溝通與切磋。
(5)擴大師資隊伍的學術骨幹,引進知名學者。自90年代起,學院在全校率先吸納博士,提升師資水平,改善學緣結構,同時引進知名學者,例如王亞平教授是東北師大世界中古所所長,該所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劉景華教授是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學院註重基礎課程講授與建設,基礎課教師由院長直接聘任,包括知名學者。註重樹立教學典型,如教學名師馬俊民教授,優秀教師、師德標兵李海濤教授多年來工作在教學壹線,其教學得到師生的壹致好評;註重課程設置改革,必修課程突出專業的基礎性,選修課程形成系列,按模塊編排,形成系列,取得明顯的效果。五年來學院課程建設成果顯著,建有精品課、網絡課、雙語課程38門,推出壹批教改項目和成果,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
精品課2門
國家精品課程—《史學概論》
學校精品課程—《中國史學史和歷史要籍介紹》
優秀課10門
旅遊學概論 中國史學史 旅遊市場學 西方史學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古代史 旅遊管理學原理 旅遊經濟學 世界中世紀史 旅遊資源開發
雙語課2門
西方史學名著選讀
旅遊學概論
網絡課程24門 已建成9門,15門正在建設中 學院在90年代提出“三個壹”的教學監控和評價體系:即上好每壹堂課;出好每壹份試卷;指導好每壹篇畢業論文。為使其經常化、制度化,我們建立起壹系列制度,包括教學標準、同行聽課制、學生信息員反饋制、教考分離制以及獎懲機制等,建立教授委員會,加強動態管理。
我院還強化課外兩個環節。壹是推出百本經典閱讀書目,鼓勵課外自主修讀,學生自願組成的讀書會與教師指導相結合。同時邀請專家講座,擴大學術視野,目前設立名家講座“中國與世界:社會經濟文化講座”,近兩年計劃推出30次,全部對本科生開放。另壹個就是教學實踐環節,目前正式簽約的實習基地有:天津檔案館、天津博物館、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歷史教學》編輯部、周鄧紀念館、平津戰役記念館、西青旅遊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