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劉向讀書的故事

劉向讀書的故事

 劉向(前77——前6)本名更生。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推崇《周易》,所著《洪

 範五行傳》,即以五行陰陽說,講災異和占驗。講災異常引用孟喜、京房之卦氣說。以陰陽

 災異推論時政得失。

 漢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漢宣帝時﹐曾和王褒等人同獻賦頌﹐官至散騎諫大夫﹑

 給事中﹐漢元帝時﹐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作為壹個關心國事的今文經學家﹐他曾屢次上

 書言事﹐彈劾宦官外戚﹐奏章中多利用地震等自然災變來附會當時的政治現象﹐把自然災變

 說成是上天的警告。由於直諫而得罪權貴﹐曾被誣下獄﹐免為庶人﹐閑居十余年。漢成帝即

 位﹐成帝命陳農搜集全國各地遺書命劉向被起用﹐拜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並

 受詔與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鹹﹑侍醫李柱國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編校皇家圖書館

 藏書等﹐由劉向總其成﹐前後近20年。官終中壘校尉﹐故後世稱“劉中壘”。

 劉向早年適應宣帝喜好辭賦的需要﹐與宣帝周圍的文學侍從壹起從事辭賦寫作。《漢書?藝

 文誌》載其辭賦33篇。現除少數殘篇斷句外﹐皆不存。唯有《九嘆》存於《楚辭》之中。這

 是他後期典校經書時﹐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而作﹐其中寄托了他的身世感慨。劉向校書

 時﹐輯《楚辭》16篇﹐其中即有《九嘆》。後由東漢王逸作註﹐名《楚辭章句》﹐是現存最

 早的《楚辭》傳本。

 劉向的文章保存下來的多是壹些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等。其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

 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敘事簡約﹐娓娓動聽﹐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在舒緩平易

 中表現了作者深沈懇切的感情﹐對唐宋古文家有壹定影響。

 劉向還撰有《新序》﹑《說苑》和《列女傳》。前兩種是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來進行

 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但如《新序》的“葉公好龍”﹐《說苑》的“雍門子周說孟嘗君”等

 ﹐都是很有意義的故事﹐廣為傳誦。後者則專門記錄有通才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的事跡﹐

 如“孟母教子三遷”﹑“醜女無鹽說齊宣王”等﹐常被後人稱引。這部書文筆樸素﹐敘事簡

 約﹐是魏晉小說的先導。

 劉向在典校古籍時經他厘定後﹐編輯成書﹐並寫出敘錄。劉向手訂的敘錄內容有﹕著錄書名

 ﹑篇目﹐敘述編校經過﹐介紹著者生平﹐總說書名含義﹐辨別其書真偽﹐評說思想﹑史實﹐

 敘述學術源流﹐評論其書價值。敘錄分附於各書後﹐隨書奏上。另抄1份﹐編為《別錄》。

 是先秦至西漢初年所有圖書文化遺產的綜合記錄﹐也是中國編輯事業中第1部審讀編校報告

 匯編。全書***20卷﹐今已不存。後來﹐他的兒子劉歆以《別錄》為基礎撰成《七略》﹐其內

 容為﹕集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與方技略﹐***約3。3萬余卷。《七

 略》體例與《別錄》相同之處﹐是皆有解題﹔不同之處只在分類﹐大體依學術性質及成書先

 後為序﹐然亦不精密。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原書已不存﹐清代洪頤﹑馬國翰﹑姚振

 宗有輯本。班固因《七略》而成《漢書?藝文誌》其序說:“今刪其要﹐以備篇籍。﹐可從

 中見《七略》之梗概。

 班固﹑章學誠﹑章太炎﹑梁啟超等﹐都把劉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後繼者。中國現代歷史學家

 範文瀾認為根據《別錄》寫成的《七略》“是壹部極可珍貴的古代文化史”﹐“西漢後期﹐

 繼司馬遷而起的大博學家劉向父子﹐做了壹個對古代文化有巨大貢獻的事業”

 劉向上京赴考,路經華山神廟,守護神廟的是美麗聰穎的仙女,她叫做華嶽三娘。劉向看見坐

 在蓮花寶座上的華嶽三娘塑像,深深被華嶽三娘溫柔秀麗的神態所吸引,便在塑像旁題寫了愛

 慕華嶽三娘的詩句。華嶽三娘看見劉向的詩中蘊藏著款款深情,深受感動,便幻化人形,與劉

 向相戀起來,最後他們更結為夫婦,恩愛無比。

 劉向考期將近,而三娘已經懷了身孕,兩人臨別依依,劉向贈給三娘壹塊祖傳沈香,並決定以沈

 香來命名快要出世的兒子,而三娘則贈給劉向夜明珠等三寶。

 劉向到達京城時,考期已過,宰相知道他擁有三種寶物,就派人把寶物搶走,更誣陷他盜劫,將

 他綁赴刑場,企圖殺人滅口。三娘掐指算出夫君的遭遇,便在華山作法,使刑場狂風大作,飛沙

 走石,無法行刑。三娘更幫助丈夫昭雪沈冤,使得奸相被誅,令丈夫得到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

 揚州府巡按。

 就在劉向走馬上任的時候,三娘卻遭逢大劫。原來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辰,在天宮舉行蟠桃會

 ,各方神仙都赴會祝壽,但三娘身懷六甲,便推說染病而留在華山,而她懷孕的實情卻被哥哥二

 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不讓她產子。三娘不服,二郎神

 就提起華山,將她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

 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沈香,為防不測,她暗地裏吩咐夜叉,將沈香送交身在揚州

 的劉向。沈香漸漸懂事,知道母親被壓在華山之下受苦,便決定到華山救母。八歲的沈香獨自

 離家,歷盡艱辛到達了華山,卻不知母親身陷何處,不禁傷心大哭。沈香淒厲痛苦的哭喊聲驚

 動了路過的霹靂大仙,霹靂大仙知道事情的始末後,便把沈香帶回自己的山林,教授他六韜三

 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沈香到了十六歲,便向師尊辭行,要往華山救母,而霹靂大仙見他誌

 氣可嘉,於是贈予他壹把萱花開山神斧。

 沈香騰雲駕霧,來到華山黑雲洞前,大聲呼喚娘親,他的呼喊聲深入地洞中,在三娘的心上激蕩

 著。三娘心知沈香始終年幼,不是哥哥二郎神的對手,便把沈香喚到洞前,叫他去向二郎神求

 情。

 沈香飛身來到二郎神廟,找到舅父二郎神,向他苦苦哀求。哪知二郎神以賞罰分明見稱,不肯

 放出三娘,沈香大怒,便掄起神斧,與手執三尖兩刃刀的二郎神對打起來。兩人在雲霧裏刀來

 斧往,在山水間變龍化魚,打得江翻山搖,昏天黑地。這事驚動了太白金星,他派了四位神仙去

 壹看究竟。

 四仙站在雲上觀看了壹會兒,覺得二郎神如此兇狠地對待壹個孩子,也太過份了,便決定在暗

 中助沈香壹臂之力。只見沈香愈戰愈勇,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來,最後落荒而逃。

 沈香迅即返回華山,舉起神斧,奮力壹劈,轟隆壹聲巨響,華山裂開了。沈香急忙落到黑雲洞中

 ,救出母親。三娘重見天日,與兒子緊緊抱在壹起,百感交集,淚流滿面。後來,二郎神亦醒悟

 了,便聯同三娘向玉皇大帝請罪,不但得到玉皇大帝的原諒,而沈香更被玉皇大帝敕封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