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姓氏”劉“的起源?

關於姓氏”劉“的起源?

壹 姓氏來源 1出自柳姓,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之後,因柳宗元和當時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親信,其後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縣,後因當地遭水災,他們紛紛遷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帛州、山東的曹縣壹帶,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1 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壹,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陜西劉氏。 2 出自姬姓,為周太後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 3 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壹、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於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於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二、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後,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復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壹。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二 遷徙分布 劉氏最早發源於河北唐縣,而始姓劉氏卻在今天的陜西省境內。公元前300多年前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晉大夫會有子留居秦國,稱劉氏,其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後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後來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於是其子孫分布於天水、中山、南陽、彭城、東平等十四處之多。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劉氏大舉南遷,在江南影響很大。唐代和宋代,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於全中國,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5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1、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後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此支劉氏 是漢高祖的後代。2、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於今安徽、河南等地。3、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劉賈。4、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5、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6、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7、 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8、南陽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 西漢長沙定王劉發。9、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10、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11、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後漢劉焉所開基。12、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13、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壹世孫劉通。14、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後。15、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16、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17、長沙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18、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堂號1、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2、豢龍堂:夏相劉累,相傳他善於養龍,被封為豢龍氏。 3、藜照堂: 漢代的劉向,元帝的時候校書天祿閣,有壹天,壹個老翁穿著黃衣,拿者藜杖,吹著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書給劉向。劉向問:“妳是誰?”他回答說是太乙之精,聽說他好學,特來看他。劉向壹生著述很多,見了老翁後,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譜牒 河北:滄州劉氏家譜三卷首壹卷、南皮劉氏家譜、上元劉氏家譜六卷 山西:洪洞劉氏宗譜八卷首壹卷末壹卷、洪洞劉氏族譜五卷、洪沿劉氏宗譜六卷、洪洞劉氏族譜、洪洞劉氏族譜不分卷、洪洞劉氏族譜十七卷首壹卷、平定劉氏族譜不分卷 遼寧:沈陽劉氏家族譜不分卷、沈陽劉氏家譜、遼陽劉氏宗譜壹卷、淩源劉氏宗譜十卷 江蘇:南京劉氏家譜、沛縣彭城堂劉氏族譜、豐縣劉氏宗譜十卷、豐縣劉氏宗譜十三卷、泗陽像樹劉氏宗譜四卷、寶應劉氏家譜六卷首壹卷、寶應劉氏家譜卷 四川:成都蜀漢族譜、樂山劉氏家譜

五 歷史名人 劉墉:今山東諸城人,清代書法家,官至東閣大學士,與當時的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齊名。 劉過:太和人,南朝著名詞人、詩人。 劉松年: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禹錫: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他在哲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勝”的學說。著作有《天論》等。 劉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於,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伶:沛郡人,西晉時號稱“竹林七賢”之壹,曾官至建威將軍。 劉備: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采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節節勝利。公園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其父子兩代稱王達43年。 劉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綠林軍,以恢復漢時制度為號召,聯合貴族勢力,打敗赤眉起義軍。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壹了全國。 劉邦:即漢高祖,沛縣人。秦末時陳勝起義,他在沛縣聚眾三千人響應。後受楚懷王之命與項羽分兵入關,公元前206年攻占鹹陽,被項羽封為漢王,與項羽展開五年之久的楚漢戰爭之後得勝,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徹:,即漢武帝。前156壹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法術刑名;頒行“推恩令”,削割據勢力;官營鹽鐵貿易,平抑物價;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移民屯邊,行“代田法”;派張騫等出使西域,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設郡縣於雲南、貴州,將漢朝推向全盛時期。能詩善賦,原有文集兩卷,亡佚。 劉啟 :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稱漢景帝,采用竇皇後的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采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