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屬於查書目壹類的書,書目是按壹定體系編排的圖書目錄。壹般記載書名,卷數,作者,出版者及版本等項,有的還有內容提要,是公認的讀書治學的門徑。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壹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四庫全書總目,又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全二冊。清代永瑢,紀昀主編。清朝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用10年左右時間,集中大批人力物力,篡修成壹部叢書,名《四庫全書》,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叢書之壹。
在纂修時,對收入《四庫全書》的書籍(稱“著錄書”〉和沒有收入的書籍(稱“存目書”)分別編寫了內容提要。提要的內容,除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外,還要“列作者之爵裏”,“考本書之得失”,辨訂“文字增刪,篇帙分合”等。後把這些提要分類編排,匯編成本書。本書收著錄書3461種,79309卷;存目書6793種,93551卷。這些書籍,基本上包羅了乾隆以前我國古代的重要著作(尤以元代以前的書更為完備)。
這10254篇提要,按經,史,子,集四類編排,每類又分若幹小類,
其中壹些比較復雜的小類再細分子目。全書分44個小類,67個子目。每類及小類前有序,子目後有按語,扼要說明這壹類書籍的源流及為什麽要分這壹類目。中華書局1965年及1981年影印本附《四庫撤毀書提要》(9篇),《四庫未收書提要》(清阮元編,5卷,174篇),《四庫全書總目校記》等。
書後另附按四角號碼編排的“四庫全書總目錄書名及著作者姓名索引”和“索引字頭筆畫檢字”,查檢方便。但要註意,使用本書時,要參照《四庫提要辨證》(余嘉錫著,24卷,中華書局1980年版)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胡玉縉撰,王欣夫輯,60卷,補遺壹卷,中華書局1964年版)兩書,方能避免出錯。因前者考證古籍近500種,後者考證古籍達230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