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酈學的酈學研究

酈學的酈學研究

自1984年以來,出版的《水經註》新版本及研究專著有15部,發表的相關論文近150 篇。研究涉及到《水經註》所包容的地理學、歷史學、金石學、方言學、軍事學、文學等眾多學科,還包括對酈道元生平、《水經註》價值、《水經註》版本、“趙戴相襲”公案、歷代酈學家治酈過程等問題的探討。

經今人整理出版的《水經註》新版本,首先是王國維的《水經註校》(袁英光、劉寅生整理標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此書是王國維先生將其經眼的宋刊殘本、明永樂大典本、明抄本及明清以來諸名家校本之異同,是自1957年北京科學出版社影印楊守敬、熊會貞合撰的《水經註疏》以來最重要的壹部新版本,對於研究《水經註》版本的源流及變遷極具價值。

譚家健、李知文的《水經註選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是壹種從古典文學角度出發的選註本,入選文章以該書中文學價值較高的片斷為主。1929年,範文瀾先生曾出版了《水經註寫景文鈔》壹書,雖屬文學選本,但幾乎未作註釋,所選篇幅亦較少。故譚、李的《選註》本,是目前從文學角度展示《水經註》價值的壹部較好的本子。

楊世燦、熊茂洽合撰《水經註疏·三峽註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則主要結合解放後長江三峽段的重要變化及興建的水利工程,擇其要者予以補入和註釋。補註的重點集中在四個方面:1、 三峽範圍的劃分和三峽工程的壩址。2、清江源出考與全流域開發。3、以今天的科技地圖確定古代故城的地量位置。4、人文景觀的考證。另外,1985 年馬蜀書社影印出版王先謙的《合校水經註》(光緒二十三年新化三味書室刊本),雖不是新版本,但由於王氏此本亦屬通行之書,錢裝本借閱不易,故將其影印出版,為今人利用王本提供了方便。

港臺地區的研究專著主要是吳天任編《水經註研究史料匯編》上、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4年版)及吳氏新著《酈學研究史》(同上1991年版)二種。《匯編》上下冊收錄歷代酈學研究史料***256 篇(部),1984年以前的酈學重要文獻可謂盡萃是書。《酈學研究史》則更是研究酈學發展史的第壹部專著,全書以《水與人類生活》這壹根本主題發其凡,繼之就《水經註》撰述背景與成書時代、包羅之恢弘內涵及歷代研究校本與學者等問題,分專題壹壹予以論述,書末以《今後水經註研究之新方向》為終篇,提出“重編《水經註》新版本”、“編纂《水經註》辭典”、“重制《水經註地圖》”、“利用《水經註》地理資料作實用研究”、“大專院校開設《水經註》研究專課”、“《水經註》索引之推廣”六項課題,確有指導酈學未來研究之功效。 當代酈學泰鬥陳橋驛的5 部專集:《水經註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簡稱“壹集”)、《水經註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簡稱“二集”)。《酈學新論——〈水經註〉研究之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簡稱“三集”)、《酈道元與水經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酈道元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其中前三部是論文專集,匯編了作者幾十年研究酈學的相關文章***84篇。《酈道元與水經註》則是壹部普及型的著作,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敘述了酈道元的生平、《水經註》的版本及價值,是壹部很適合初學者閱讀的好書。《酈道元評傳》則從酈道元所處時代及《水經註》書中尋索酈氏業績,系統地考證了酈氏生平,闡發了《水經註》中所體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

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的《水經註疏》上中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是壹部以北京科學出版社影印本為底本,同時參校1971年臺北中華書局出版的《楊熊合撰〈水經註疏〉》影印本的最新點校本,全書210余萬字。段熙仲先生點校該書費時數年, 寫下大量校記,於北京本之錯訛做了不少勘誤。後又經著名酈學家陳橋驛教授復以臺灣本核校,並參以多年研究酈學之心得,對北京本原文及段註都做了訂正,從而進壹步提高了點校本的學術價值。該書後附錄的段熙仲《水經註六論》、汪辟疆《明清兩代整理〈水經註〉之總成績》等文章,都是酈學研究史上的重要文獻。陳橋驛除復校《水經註疏》外,還標點、校勘了武英殿聚珍版本《水經註》

作為壹門學問,酈學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目前《水經註》諸版本的缺陷也很明顯,如何盡早編纂出壹部科學性更強的《水經註》新版本,如何宏觀地研究《水經註》各學科體系及思想,都是需要今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