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龍之七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壹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壹切邪惡的化身。
嘲風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壹,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壹層神秘氣氛。《淵鑒類函·鱗介·龍》四引(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龍生九子,……嘲風好險,形殿角上。”
蒲牢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壹,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壹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狻猊
狻猊是龍生九子之壹,排行老四,是壹種猛獸。形如獅,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壹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相貌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是佛祖文殊菩薩的坐騎,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赑屃赑屃,龍之九子之壹,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狴犴
狴犴是龍生九子之壹,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另壹種說法: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負屃
負屃: 龍生九子之壹,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音吃吻),壹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二子。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壹劍以固定之。《太平禦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饕餮
饕餮,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就吃什麽,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蚣蝮
蚣蝮,(音:八 夏 ba xia) 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壹。好水者: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椒圖
椒圖,龍生九子之壹,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麒麟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壹種動物,與鳳、龜、龍***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現實中常認為長頸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犼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 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貔貅
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壹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