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復姓。。

關於復姓。。

歷史上,上官氏是常州最早的居民,復姓最多。根據金陵嚴復上官氏的家譜(寶山堂藏文版),這位上官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楚莊王。“上官賜姓,楚王封為上官大夫,所以成了姓氏。”古書《姓氏考略》載:“楚莊王封少子蘭為上官大夫,後以為氏,望出天水。”上官之地在河南省滑縣東南。據《明太祖上官氏族譜序》:“從姓之始,無異,故為漢唐宋,其支分萼,或河南或羅,或燕或秦,或晉或福建,胡椒互聊。但魯、之家,不可依其人之比。”所以可以認為,歷史上上官氏姓氏來源單壹,脈絡清晰,取姓的人很少。常州上官氏“起於楚蘭後裔,南自山西蠻、太平(安徽當塗),元八年(1348)由太平遷至常州,此為由來。”可見常州上官氏是元代從安徽太平府當塗縣遷來的。武進嚴復上官氏族譜(8卷)1917寶山堂藏文版。

上官氏遷上官朝,常始祖,次字。他的大哥上官海和三哥上官大至今還住在當塗祖地。元末戰亂期間,上官超為避亂,將家從當塗縣的上中村遷到長洲南部的嚴復村,也就是現在烏金廟橋新聯村的湯佳村。當地村民稱嚴復為尚佳。這壹帶的東、西村有100多戶村民,都姓上官。上官石在這裏生活了660年,後人已經到了26世紀。始祖上官生了兒子上官太乙,上官太乙又生了七個兒子。除了第三子恒三和第四子恒四,其他五子都居住在嚴復,不為五派所用,後人居住在多個地方。主要是:第四孫上官俊兒,明朝洪武初年遷居唐莊渡(今洛陽鎮),是唐莊始祖。第五孫上官雍(君次子),明永樂十五年龔氏人,任河南汝寧府固始縣令。享年71,葬於固始縣。他的第五個兒子入籍固始縣。上官眠(鈞兒三子)明朝永樂二十年(1387)遷居李。他是葉濤的祖先,他的家鄉在今天的葉濤尚家塘村。以前村裏有壹條長宜路穿過太平橋,橋邊有個亭子。這個村莊被命名為葉濤尚家村,上官石就住在這裏。上官,本名,名懷焉(不忘祖上的意思),明朝初年(1438左右)從上家村遷到洛陽上家橋,即武進洛陽友誼村上家橋村。後人先後遷居唐莊渡、薛莊庵、尚家頭村、田裏尚家村等地。這是上官後裔的聚居地。第七任孫上官文怡從嚴復遷至常州城南江子橋。九世孫上官路由江子橋遷社下村,因村在古遺址寺附近而得名。第11世孫上官娜,清順治初年(1650左右)從嚴復遷居銀學裏,即現在的廟橋南華行政村銀學村。十六孫上官玄遷居宜興縣,上官朝祥、任潮遷居北巖村(今南寨北巖村),後遷居楊岑,即今潘家鎮秦煌。十六世孫上官朝虎,嘉慶年間從北巖遷到李家橋魚池上村。十八孫上官金遷居無錫,為無錫上官氏始祖。

常州的復姓中,最有名的是諸葛。新中國成立後,常州首任市長諸葛慎出生於金壇儒林鎮蘆墅,是諸葛亮的第五十三孫。三國時期,吳棟重臣諸葛瑾(山東郎人)的陵墓位於常州市城西淮南鎮大運河附近。歷代常州府縣誌都有記載,即北港鄉史莊村高家灣村,墓在運河南岸。原來有壹個土堆,面積六畝,高壹尺五。早年出土諸葛子玉篆書玉牌,1958 ~ 65438+。據有關史料記載和《諸葛氏族譜》(慎堂)記載,金壇儒林鎮諸葛氏為諸葛亮後裔。蜀漢被滅後,諸葛亮只剩下孫諸葛瑾。公元847年,諸葛亮兄弟二人,即第二十五世孫諸葛亮,為躲避戰亂,分別從四川雲陽和河南南陽率領族人向長江以南地區轉移。據明代書法家趙萌《宋進士授五經諸葛維賢墓園表》(乾隆二十八年重刻,至今仍保存完好)記載,諸葛維賢是儒林鎮諸葛的創始人,後名“狄公郎”。儒林鎮侯莊的諸葛家族有些是諸葛瑾的後裔。如今,長蕩湖以東儒林鎮的雲書、前灣、蘆墅村等地的居民幾乎都姓諸葛。

另外壹種說法,常州的諸葛家族和三國蜀漢宰相諸葛亮有關系。原來諸葛亮早年無子,曾托遠在東吳的哥哥諸葛瑾收養次子諸葛喬為繼承人。經孫權同意,喬去了西蜀,“梁以喬為幼子”。後來諸葛樵拜許為太師。可惜喬英年早逝,年僅25歲,而喬還是個孩子。諸葛亮死時有自己的兒子詹(8歲)和荊。七年後,諸葛瑾在吳棟去世。他的小兒子諸葛容在毗陵被任命為典農(武官)校尉,父親葬在毗陵附近。又過了四年,孫權病危,就托付給的長子諸葛恪,做了將軍。吳嘉和三年(234),諸葛恪被政敵孫俊所殺,其弟諸葛容及其後代也被殺。大約20年後,蜀漢的次子諸葛樵的兒子諸葛蟠(當時是鎮守軍易武將軍)因思想被滅,祖墳荒蕪,於是回到東吳,成為的繼承人。由於政治原因,他定居在毗陵長蕩湖畔的儒林區。

常州其他復姓多來自外省,如山東蒼山的司馬,江西湖南的歐陽,雲南山西的令狐,河南的皇甫,湖廣武進湟裏的壹個上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