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大黃是中藥的名稱,出自《神農本草經》。為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的幹燥根和根莖。不含Balf。蓼科或大黃屬。藥用大黃。大黃為圓柱形、圓錐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長3 ~ 17厘米,直徑3 ~ 10厘米。除表皮外,表面黃褐色至紅褐色,部分可見白色似網狀紋理和星散狀(異質維管束)。剩下的皮膚呈褐色,有許多繩孔和厚厚的皺紋。實心,部分中心稍軟,橫斷面呈紅褐色或黃褐色,呈顆粒狀;根莖髓寬,有星環或星散;根木發達,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息清香,味道苦澀微澀,粘在牙齒上有沙感。大黃飲片為不規則的厚片或塊狀,表面黃褐色或黃褐色,中心有紋理,稍有朱紅色斑點。它們俗稱“錦紋”,重量輕,氣味香,味苦微澀。酒大黃表面黑褐色或褐色,偶有焦斑,斷面淺褐色,堅實,微香。酒熟大黃表面黑褐色,堅實,芳香,微苦。大黃炭表面焦黑色,切面焦褐色,質輕脆,有焦香味,味微苦。醋大黃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橫切面淺褐色,略帶醋香味。清寧片圓而厚,表面發黑。有香味,微苦。
大黃味苦而寒。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大黃具有瀉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瘀通經、利水退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實熱便秘、血熱嘔吐、目赤腫痛、癰腫瘡腫、腸癰腹痛、血瘀閉經、產後瘀滯、跌打損傷、濕熱痢疾、黃疸、血尿、淋證、水腫。燒傷和燙傷的外部治療。酒,大黃,好清化,上焦和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牙齦腫。熟大黃有緩瀉、瀉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火瘡。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治療血熱血瘀癥。清寧片具有止瀉不傷氣,祛瘀不敗義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具體可參考百科詞條:Skin as[最後修訂於2017/4/9 0:58:36 ***20046],自動匹配出以下結果。不排除有與主題無關的東西,請自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