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臺灣什麽時候從左往右寫字的?

臺灣什麽時候從左往右寫字的?

直寫的---繼承古代---從右往左寫字

橫寫的---參考西方---從左往右寫字

臺灣什麽時候從左往右寫字的?

橫式書寫==> 1997年臺灣行政院修正,中文橫式書寫及排印,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

中文書寫及排印方式統壹規定

臺灣行政院六十九年六月三十日臺六十九教字第七四三三號函

臺灣行政院八十六年五月八日臺八十六教字第壹八四六八號函修正

1。中文直式書寫及排印,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2。中文橫式書寫及排印,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3。同壹版面有橫、直兩種排列方式時,其橫式以自左而右為原則。

4。中文單獨橫式書寫,傳統上壹字壹行者,如國號、機關名稱、匾額、石碑、牌坊、題字等,維持自右而左之原則。

5。中文書寫方式,有特別規定或習慣者,從其規定或習慣。如交通工具兩側中文橫寫,可自前而後,順序書寫。

===================================

現在的規定:

以前中文的文書都是先由上而下,然後由左而右,這是毛筆字[因為由右往左寫容易沾到手和衣袖]的寫法;可是現在我們臺灣已經開始在推動政府公文橫式書寫了。[就是向英文壹樣的寫法。]

公文書橫式書寫推動方案

壹、 依據

行政院第二八二三次會議 院長提示:由於國際間交往日愈密切,文書資料來往頻繁,歐美文字都是由左至右橫式排列,國內目前直式書寫如遇引用外文或阿拉伯數字時,往往形成扞格。鑒於我們正積極推動華英雙語,慢慢英語會越來越擴大使用,像新聞局、外交部、僑委會等機關很多文書都可以中英對照。因此文書的壹致性確有其必要。我們可以由官方文書方面開始推動,請研考會召集新聞局和本院秘書處研辦。

===================================

中文橫寫的統壹性

--------------------------------------------------------------------------------

臺北市政會議通過有關「中文書寫及排印方式統壹規定研議」,規定中文書寫及排印以直行為原則,壹律由上而下,由右而左;中文橫寫壹律由左而右,從上到下,同壹版面有兩種排列方式時,其橫式應由左而右。這是國家內政統壹的壹件大事,不該只是臺北市政府的事。如果此壹規定符合科學真理、生理本能以及國際化需要,就不宜再因循傳統習慣,任令公家和民間步調混亂,或是有任何例外的頒布。讓歷史文物回歸歷史,所有的改革都有其時代的含義,中文橫寫的統壹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容再猶疑或拖延,也勿損於中文特色的維護。本文擬以科學和生理的觀點來探討中文橫寫與橫排的合理化方法。如果大家獲得***識,應該率先倡行,特別是國內幾個大報(包括聯合、中時、中央等)有責任推廣中文橫寫的統壹化。

先就人體生理構造來說明橫寫方式,根據生理學者羅吉.斯倍利(Roger W. Sperry, 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研究人類大腦兩個半球的秘密,證明左腦與右腦的機能與高度特化。顯示大腦左半球與數學、語言才能有關,它負責邏輯、直線型的思考過程;至於右半球則與感性藝術才能有關,它專司空間關系與整體思想過程。而壹般人的左半腦通常較占優勢,同時也肯定教育學程偏於左半球,尤其是科學訓練和語文表達均與此息息相關。人體神經沖動呈交叉作用,左側腦皮質的運動神經沖動,促成我們用右手思考書寫。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是用右手來寫字。

關於中文直行書寫的源流導自於「書契」,「契」乃是「刻」的意思,古代還沒發明造紙前,文字是寫刻在竹節、木片、獸骨或龜殼上。也有鏤刻在銅器上面,特別是重要的記事和祭典時,表示鄭重其事,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雕或鑄造而成。以竹節而言,先劈成段,由於每節長短有限,刻字必精簡,線條也要清晰,竹板紋理呈縱向,經常以右手握刀,刻劃多是自左向右劃開,橫式較費力,縱式較容易。因此漢字是宜直寫,每個字的筆劃自左上端起始至右下角結束,而每行字上到下,其字數視竹節長度而定,行間排列是自右向左展開,每節的段落以竹片大小來定。國人撰寫文章的「節」起因於此,書寫方式以毛筆取代刀刻,制煙墨寫在竹簡或木牘上,在竹片或木板頂端打洞以繩串起成「冊」,書冊之名用意在此。

書寫漢字時,筆順必須依構造正確地寫;漢字筆劃順序的規則,壹般是橫先縱後;從上往下,由左往右。至於呈封閉的字或內外合成的字,應由外往內,寫了內側之後塞口;或是先寫兩側再寫中間。為此,中文直寫仍可遵循原有的排版方法,每個字從上往下,字體本身自左上角起筆至右下角收筆,直行書寫字體之間的筆劃距離尚不致太大,所以還屬合理。如此行間排列自右向左,只有給用毛筆沾墨寫字的人增加些難度(墨汁未乾容易擦臟,除非是懸筆書法功力較深的人可以克服)。如今多采用原子筆或快乾式的美術筆,已不感到這些困難。只是縱寫或直排時,若插入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方程式或符號則問題甚多,這似乎只適合古籍、文史和藝術方面需要。

時下最為重要也極須敲定的是中文橫寫統壹的問題。通常我們右手握筆,受大腦左半球的支配,視線自左向右掃描,字體本身也是從左向右,依筆劃順序寫出,第壹字收筆的右下角距離第二字的左上角距離最短。若是采用從右向左的方式,則兩字落筆距離最長,預留空間不易掌握,費時吃力,千百萬人書寫千百個字,累積下來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以及工作功率不彰,主要都是耗損在這種食古不化的僵硬思想模式上,殊不經濟也不合理。更何況順應世界潮流,配合未來的電腦資訊系統,自左向右書寫方便,字間衡量也容易,同時插入英文、數字和符號,甚至於歌唱樂譜上搭配在閱讀上也合理順暢。對於從左往右的橫寫方式的肯定,實在不容再遲疑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