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要讀紅樓夢曹雪芹原稿買什麽書

要讀紅樓夢曹雪芹原稿買什麽書

曹雪芹的原稿是買不到的,只能根據各種資料來研究總結,從現有資料來看,迄今為止發現的《紅樓夢》抄本***有十多種(其中靖藏本正文遺失)。按底本形成時間抄列如下:

1.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乾隆十九年(1754)

今殘存十六回,第壹至第八回,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十六回,無目錄。四回壹冊,***四冊。乾隆竹紙抄成。甲戌本於各冊首回首頁首行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因第壹回楔子部分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壹語,故名“甲戌本”,又稱“脂銓本”。

上有劉銓福內有他在同治二年(1863),同治七年(1868)所作跋語,青土、椿餘跋語。後歸孫桐生所有。1927年夏由胡適從地攤上購得,胡適根據上述第壹回中文字稱此本為“甲戌本”,且認為“甲戌本”為世間最古的鈔本。1949年胡適去往臺灣,隨身帶走了甲戌本和他藏的壹部程乙本。1962年胡適去世後,將此書捐贈給美國Cornell大學,現藏美國康乃爾(Cornell)大學圖書館。

1961年5月,始由臺北商務印書館影印行世,為朱墨兩色套版印刷。另有友聯出版社影印本(香港)、金壇古籍印刷廠影印本。國內有1962年中華書局翻印本、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2004年04上海古籍出版社16開雙色影印本和2004年10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6開影印本。

此本開卷有“凡例”,附七律壹首,第壹回正文前有“凡例” 五則,題詩壹首.其中從開頭至“不得為其不備”壹段及題詩,***四百壹十四字,為它本所無。“此書開卷第壹回也,作者自雲...”, 壹段後來本子僅存此段作為引言,與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開始。此本第壹回有僧道與石頭的壹段談話計429字,後出各本皆缺。

每半頁十二行,行十八字。殘闕嚴重。書口下部每頁都有脂硯齋的署名。保存的脂批多於其余各本,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批,回前回後批多種。所存各回脂批遠多於其他脂本,尤有壹些重要批語為他本所無。

2.乙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乾隆二十四年冬(1759)

又稱脂怡本,脂館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每回卷端題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字樣。第二冊封面書名下註雲“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三冊書名下復註雲“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紅學家們認為是乾隆廿四年(1959年)。 己卯本殘存四十壹回零兩個半回。即壹至二十回,三十壹至四十回,六十壹至七十回(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原缺,由清代嘉道時人抄補)。十回壹冊,***四冊,面十行,行二十七至三十字左右。其中第壹回 開始缺三頁半約 1800字,十回末尾缺壹頁半約900字,七十回末缺壹又四分之壹頁約700字。 由於它們均在每十回的尾頁,故知系在流傳過程中殘缺。

此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59回上半回原與此本分離,五十年代初由歷史博物館購藏。1975年經吳恩裕和馮其庸研究,發現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三回又兩個半回(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59回上半回)的《石頭記》殘抄本是今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因為裏面同樣避“祥”字諱。故今己卯本***存四十壹回零兩個半回。

此本三十四回末題“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為脂本石頭記第壹個出現“紅樓夢”標名的本子,說明曹雪芹生前壹度使用“紅樓夢”為書名。第十七與十八回尚未分開,***用壹個回目,第19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原缺,與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系據另壹種鈔本鈔配,見第六十七回末註雲“石頭記第六十七回終,按乾隆年間抄本,武裕庵補抄”。此本中的“祥”、“曉”等字缺筆,明顯是避諱。經吳恩裕、馮其庸先生考證,此乃怡親王府抄本。因為老怡親王叫允祥,小怡親王名弘曉。別人家是不可能這樣避諱的。與《怡府書目》相對照,正相符合。因為(怡府書目)同樣避“祥”、“曉”之諱。此本避怡親王允祥和弘曉的家諱,故論者以為是從怡親王府抄本所過錄。此本無復雜的眉批夾批,前十壹回是壹個白文本(後抄錄它本批語十五條)。回前總評單占壹頁,有雙行批註,沒有眉批和旁批。批語絕大多數在正文內雙行書寫,計七百壹十七條,與庚辰本全同(除多壹條單字批外)。只有十二處寫在正文右側。這些側批為別本所無,見於第六回和第十回。此本訛奪字很少,文字有多於庚辰本的地方,語意較庚辰本確切。底本可能早於庚辰本,為庚辰本祖本。

此本中夾有四張箋條,補此書批註不足。第壹張為第壹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註“伏長安大都”;第二張為第四回“護官符小註”;第三張為第五回題詩壹首;第四張為第六回題詩壹首。

今本為武進董康舊藏,約在1936年歸陶洙(亦武進人)。陶洙於丁亥年(1947)己醜年(1949)據甲戌本庚辰本分別用朱藍二筆加以校改,有校記二則。

1949年後,藏於北京圖書館。所殘存之三回又兩個半回於1959年在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出現,中國歷史博物館購藏。1980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時,對於陶洙校改之朱文藍筆進行了清理和刪削。 另有裏仁影印本(臺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

3.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乾隆二十五年秋(1760)

又稱脂京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各冊卷首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註雲“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壹七六○)。存七十八回。即壹至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兩回,第六十八回脫去約六百余字,估計失去壹頁。十回壹冊,***八冊,每半葉十行,行三十字。 庚辰本 有不同於甲戌本的2000多條批語,十分珍貴。

庚辰本底本年代相當早,面貌最為完整,保存曹雪芹原文《紅樓夢》及脂硯齋批語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號的幾乎都存在於庚辰本。

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謎後缺文,並記曰“此後破失,俟再補。”另頁寫明“暫記寶釵制謎雲:朝罷誰攜兩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後人續補了寶玉及寶釵兩首謎詩,就將此謎錯改屬了黛玉。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詩,回前單頁記曰“乾隆二十壹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第19回“小書房名”下空五字,“想那裏自然”下空大半行。這些殘缺可用以鑒定他本後人補綴之處。

庚辰本有眉批、側批、雙行夾批及回前回後批多種。批語之多為各本之最,總計兩千余條,包括了己卯本雙行夾批的全部(除壹條單字批外)。其中有壹批非常重要的批語,如第二十回朱筆眉批“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壹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庚辰本第十壹回之前,除偶將回前總評與正文抄在壹處外,都無批語,為白文本。朱筆批語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庚辰本抄手不止壹人,其文化水平與認真態度都很低。全書訛文脫字,觸目皆是。最後壹冊質量尤差,幾難卒讀。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1933年初以八銀幣購於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1955年,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朱墨兩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脂本,所缺二回據己卯本補入。197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換用蒙府本文字補入。

4.王府本《石頭記》

存百二十回,十回壹卷,***十二卷。分裝四函,函八冊,***三十二冊。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連史紙鈔寫。目錄頁和版心題名《石頭記》。趙萬裏雲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後人,故稱“蒙古王府本”,簡稱脂蒙本或蒙本。因其第七十壹回末總評壹頁的背面有“柒爺王爺”之草書,壹栗《紅樓夢書錄》疑出清王府舊藏,故稱“清某王府舊藏本”,簡稱王府本或府本。

王府本前八十回大體同戚本,版式相近,為同祖之本,但無戚序。其前八十回總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絲欄粉色連史紙鈔寫,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補配部份系素白紙,每頁十八行,行二十四字。書口印有朱色《石頭記》書名,下手有手寫墨色卷×、×回及每回頁碼。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後人以程甲本抄配了這六回及後四十回目錄、正文,並在全書之首冠以程偉元序。有總目,十回為壹卷。然而,每冊四回。

王府本也是壹個附有脂硯齋批語的本子,回前回後總評亦單占壹頁,然而從此本開始,各本壹律刪去所有脂硯齋的名字。它的另壹獨特之處,在於特有八百三十四條不見於早期脂硯齋評本的評語。這些批語補齊了回前回後總批,又有側批和雙行批。有散文,還有詩、詞、曲等韻文。在第四十壹回前的那首七言絕句之下,署名立松軒。立松軒把他的批語寫入雙行批註,可證王府本的底本為立松軒手抄本。松軒本的底本則有三個,依次為庚辰本、己卯本和楊藏本(皆非今本)。此本前五回文字屬於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與小鬼的調侃世情,己卯本有殘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殘文的連綴。第五十六回改“時寶釵”為“識寶釵”,即從楊藏本。諸底本經過立松軒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開,第19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回末已補齊,第六十四回,補入壹個有批語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補入,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種種,以下各本皆大同小異。如無特殊情況,即不再贅述。王府本的抄寫時間頗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據程甲本抄補,用預留紙張,由前八十回抄手之壹書寫。在總目中,該回與其它各回似為壹色筆墨。這說明王府本的過錄時間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後。

王府本1960、61年間出現於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即由北京圖書館購藏。1988年書目文獻出版社(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

5.列藏本《石頭記》

6.戚序本《石頭記》 乾隆三十四年(1769.乙醜)

全名為“戚蓼生序本”,簡稱戚序本或戚本, 原由乾隆進德清戚蓼生所藏並序,約在光緒年間桐城張開模得到它的壹個過錄本,後歸俞明震,俞以之贈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葆賢,據以照相石印,題為《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壹篇序 ,故稱“戚序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有四個本子。壹是1911至1912年上海有正書局出的石印“大字本”。 二是1920,用大字本剪貼縮印了壹種“小字本”,小字本又於1927年再版。大字本與小字本文字上幾乎沒有任何差別,所以壹般也就不提小字本。三是有正書局據以石印的底本,過去壹直說是毀於兵火,但1975年上海古籍書店發現了十冊(前四十回)。 故稱“戚滬本”。由於有正書局據此本石印時,個別地方有貼改,而且還用貼條加上眉批,因此,底本與印本之間也有小差異。由於這個本子鈐有幾方張開模的印章,壹度系張氏收藏,故稱此本為戚張本或張本。三、南京圖書館藏戚序本,本子的面貌文字大同於張本,可能系張本的過錄本。但這個本子與其他戚序本亦有小異。故稱此本為戚寧本或寧本。

“戚滬本”,又稱“戚張本”存第壹至四十回,分裝十冊,每冊四回。書口中縫從上至下題《石頭記》、卷×、×回及每回頁碼,以十回為壹卷。第壹冊卷首有署“德清戚蓼生曉堂氏”的石頭記序,其後為八十回目錄和正文。全書用烏絲欄木板水印連史紙抄寫,每頁9行,行二十字。除第六十七回外,有另頁抄寫的會前後總評(第壹二回前總評誤入正文),正文內有雙行批註,無旁批和眉批。抄寫年代約在乾隆末期。抄本上有張開模的印章六處,印文為“桐城張氏珍藏”、“ 桐城守詮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畫眉”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據有正石印大字本影印出版,改題《戚蓼生序本石頭記》,1988年又重印壹次。藏上海圖書館。

有正“大字本”,上海有正書局1911至1912年出版,據“戚滬本”照相石印,題為《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八十回全,前四十回帖加了書局老板狄葆賢的眉批。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古籍刊印社、學生書局(臺灣)、廣文書局(臺北)、線裝書局影印本,題作《戚蓼生序本石頭記》,故又正本也稱“戚序本”。有正本是壹部經過精心整理的脂評本,隨改動較多,但主要是查漏補缺,潤色詞句,與有意篡改有別。

有正“小字本”,1920,用大字本剪貼縮印了壹種“小字本”,小字本又於1927年再版。四十壹至四十八回又加上後人批註。有藝文書局(臺北)影印本。

戚寧本,又稱“寧本”、“南圖本”、“澤存本(澤存書庫藏本)”或“脂寧本”。即南京圖書館藏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存八十回。屬脂評系統的抄本。有正本對“戚序本”貼改處,“戚寧本”均同“戚滬本”原貌。八十回全,藏南京圖書館。

戚序本所屬的四個本子,差異極小,來歷又壹致,可以看作是壹種版本。所以有時提到各本,在行文中用“戚序本”這個總名來合指它們。有時戚本也專指有正本。有些本子,雖然沒有戚序,但抄寫形式、文字特征與戚本相似,也劃入戚本的範圍。

戚序本字跡工整,清楚有條,便於閱讀,是壹種比較完善的脂評系統的流傳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壹種,因此別本殘缺之處,皆已補齊。匯集的批語也比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如第四回前,批者“請君著眼護官符”壹詩,即此本獨有。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時有特色,值得研究。魯迅在《中國小說戰史略》有關章節中所引的前八十回文字,全用此本,而不取高鄂本。

此本的缺點,是經過整理後,文字不免有改動和失真之處,批語也有不少移動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雙行夾批或回前回後批,並刪去了原署的年月、名號,失去了本來的面目。書是過錄戚氏原藏之精鈔舊本,雖然楷書整齊,但看來抄手的語文水平不高,音訛形誤的錯別字也有時所見。

7..靖藏本《石頭記》 乾隆四十壹年(1776.丙申)

曹雪芹逝(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後的版本:

8.鄭藏本《紅樓夢》

9.紅樓夢稿本《紅樓夢》

又稱科文本,脂稿本、楊藏本。楊繼振原藏《紅樓夢》抄本百廿回,封皮題名曰:《紅樓夢稿》。 存百二十回,全。 十回壹冊。 ***十二冊。 不分卷。此本在楊繼振收藏前,已被人據程乙本塗改。楊繼振及其友人於源、秦光第皆以為它是高鶚手定的稿本,故於、秦二人分別為之題簽《紅樓夢稿》和《紅樓夢稿本》;楊繼振則在卷首題《紅樓夢稿》及“蘭墅太史手定《紅樓夢稿》百廿卷,內闕四十壹至五十卷,據擺字本抄足。繼振記。” 又於第七十八回之後,朱筆題“ 蘭墅閱過“四字。”故名“紅樓夢稿本”,簡稱“夢稿本。由於這個本子中有許多塗改,很象是壹部手稿。而且,楊本上的旁改文字,又大體是程高本的文字。因此,壹些紅學家認為,這個本子是高鶚整理程高本印本時所用的底稿本。故稱之為“紅樓夢稿本”。於是,這個名字就壹直為《紅樓夢》版本研究者所沿用。

此本前八十回為脂本系統,其中有十五回是據程高本鈔配。余六十余回根據壹個早期脂本過錄後,又用墨筆刪改,文字與程高本同。後四十回當據另壹個初稿本,後以程高本校改。 故至少有四個底本。紅學家們認為並非高鶚“手定《紅樓夢稿》”。稱楊藏本則免生誤解。

原來僅存第八十四回至第壹百二十回之目。行款與己卯、庚辰二本不同。每半頁十四行,行三十八字。是開本最大的皇皇巨冊。前八十回的底本構成頗復雜。楊本文字壹向被認為較早,但因底本有拼湊,刪改正文也很厲害,只有殘批數條,出現了很晚的跡象。在楊繼振收藏之前,有人據程乙本補抄了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壹百壹十回首兩頁。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和第六十七回系采用程乙本,自然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以後了。到楊斷振收藏期間,已頗有殘闕,據楊繼振的卷首題記,他抄補了其中的第四十壹到五十回,由此十回的筆跡,又可查見他還抄補了脫落殘損的零星書頁***十九頁版,其抄補文字同程甲本。以程甲本補足的時間在鹹豐五年乙卯(1855)秋月。 這個手抄本。抄得比較馬虎,版面、行款等,都不大講究,比較隨意,錯別字不少。

此本第七十二回末有“乙醜又雲”的題記,“乙醜”為光緒十五年(1889年),故楊繼振收藏此本應在光緒十五年之前。

今影印本卷首總目前三頁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收藏後根據各回目抄成,亦非楊本所原有。

夢稿本原為楊繼振(字右雲)道光己醜年收藏。1959年春發現,歸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62年1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印出版,定名《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10.甲辰本《紅樓夢》 乾隆四十九年(1784)

11.舒寧本《紅樓夢》 乾隆五十四年(1789)

12.程甲本《紅樓夢》 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

13.程乙本《紅樓夢》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

最後兩本就是常說的通行本,各個版本之間是很有些差異的,因此只有經過了仔細對比分析才有可能得到較為接近雪芹原意的所謂“原稿”。

又:嘉慶年間刊本《紅樓夢傳奇》吳門序文開頭說:“《紅樓夢》壹書,稗史之妖也,不知所自起,當《四庫書》告成時,悄悄流布,無完帙。......。”

可見《紅樓夢》壹書從流傳始就沒有完整的。

這是我所知道的壹些資料,其它的還請自己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