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稱由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偉元和高鶚將《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合成壹個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來,書名為《紅樓夢》,通稱“程甲本”。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高二人又對甲本做了壹些“補遺訂訛”、“略為修輯”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稱“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結束了《紅樓夢》的傳抄時代,使《紅樓夢》得到廣泛傳播。因此,該版本也成為此書最流行的通行本;
3、其他主要版本:
(1)甲戌本。這個本子的全名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年指的是乾隆十九年(公歷1754年),那壹年曹雪芹還在世。這個本子正文裏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的句子。後來這個本子在社會上輾轉流傳,到晚清時候被壹個叫劉詮福的官僚收藏。他很看重這個本子,但後來世事滄桑,他的藏書在舊書店出現,上世紀初被胡適買到,但那已經是個殘缺的本子了,壹***只有十六回(不是從第壹回到第十六回,而是只存壹至八、十二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
(2)己卯本。它的全稱是《乾隆己卯四閱評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個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歷1759年。甲戌本是脂硯齋的重評本,這個本子是四評本,可惜脂硯齋的初評本和三評本沒有流傳下來。這個本子也不完整,但存下來的也不算很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回和兩個半回。它現存於北京圖書館。本子裏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樣。它也是個過錄本。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考證出它最早的收藏者是乾隆朝怡親王府的允祥的兒子弘。弘皙是康熙朝廢太子胤的兒子,弘的堂兄,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允祥在康熙朝後期,壹些兄弟為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卻很低調;
(3)庚辰本。己卯年過去就是庚辰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公歷1760年。這個“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的《石頭記》手抄本也是壹個過錄本。全本七十八回,缺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它裏面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樣。雖然和己卯本壹樣都是脂硯齋第四次寫批語評論的本子,但又經過壹些整理,跟己卯本還是有區別的。現存的這個過錄本可能過錄的時間離母本比較遠,分頭抄書的人也不是都那麽認真。比如前十回沒有批語只有正文,可能是分工抄錄的人懶得連批語壹起抄下來;而第十壹回以後,抄書人比較認真,不但有批語,而且耐心地抄錄了回前批、回後批、眉批、行間批、正文下面的雙行小字批,有些批語母本是朱批,就也抄成朱批。這個本子有其優點也有其明顯的缺陷;
(4)蒙古王府本。這個本子現存於北京圖書館。據說是從壹家沒落的蒙古王府收購來的,它叫《石頭記》,有壹百二十回,而且有程偉元的序,乍看似乎是個通行本。但通過研究發現,它八十回後的四十回是根據程甲本抄配的,序也是抄來的,它的前八十回裏,又發現五十七回至六十二回也是從通行本裏抄來補齊的,但其余的七十四回應該是從沒出現通行本以前的壹種在貴族家庭間流傳的手抄本過錄的,屬於古本性質;
(5)戚序本。這個本子很可貴,書名《石頭記》,有完整的八十回。它在清末民初以石印的方式流行,有多種印本,其中有正書局的影響最大,書前有壹位署名戚蓼生的人寫的序。戚蓼生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浙江德清人,跟他合作的書商叫狄楚青,他在書上印了“國初鈔本”四個字,有跟已經流行開的通行本叫陣的意思。它所依據的過錄本,經研究證明是壹個保留了很多曹雪芹原筆原意的本子;
(6)楊藏本。這個本子最早是由十九世紀壹位叫楊繼振的熱愛文化的官僚私人收藏的,現在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我們上面提到的古本,名字都叫《石頭記》,這個本子叫《紅樓夢稿本》,它是個壹百二十回的手抄本,後四十回大體是抄自程甲本,前八十回所依據的過錄本看來比較復雜,是用幾種流傳在社會上的手抄本拼合而成的。前八十回裏,它又缺第四十壹回到第五十回,楊氏得到它後,據程甲本補入;
(7)列藏本。原來是蘇聯的列寧格勒,現在是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那裏的圖書館裏藏有壹部手抄本的《石頭記》,是清道光十二年(公歷1832年)由俄國傳教士帶回那裏的。這個八十回的本子缺五、六兩回。這個本子流失海外壹百五十二年以後的1984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家啟動了古典圖籍整理編印的文化積累工程,掛帥的是黨內壹位具有很高文化修養的老同誌李壹氓,他決定派人去蘇聯列寧格勒考察那部古本《石頭記》,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汝昌先生。那年隆冬,有周先生在內的壹個考察小組赴蘇進行了考察,周先生對這個藏本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8)舒序本。這個手抄古本書名題為《紅樓夢》,應該是壹個八十回的抄本,但現在只存前四十回。它的過錄時間可以確定為乾隆五十四年(公歷1789年)。因為前面有壹位叫舒元煒的人寫的序,所以被紅學界稱做“舒序本”;
(9)夢覺本。這個手抄本書名也是《紅樓夢》,八十回。它前面有署名夢覺主人的序,這個序寫於乾隆甲辰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公歷1784年;
(10)鄭藏本。鄭振鐸是現代人,文學史專家。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不幸在1958年率領壹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犧牲,享年六十歲。他愛藏書,從舊書店裏找到兩回(二十三、二十四回)古本《石頭記》,雖然只有兩回,但很有研究價值。這個最初由他收藏,後來捐給國家的古本被稱做鄭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