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名稱的由來是得名於漢朝,漢朝以“漢”為國號,是因為其開國皇帝劉邦曾被封為漢王,在這片文明富強和人數眾多的土地之上,這個大壹統的國家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終於不可逆轉地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究其原,“漢”的本義是水名,指漾水。載籍所見,秦漢時名漾水者有二:壹是“漾水出隴西相道,東至武都為漢”(《說文·水部》漾條),此漾水又名西漢水,流入嘉陵江,匯入長江;二是“蕃冢導漾東流為漢”(《尚書·禹貢》,蕃冢山在今陜西寧強縣),此漾水又名東漢水,時又稱沔水,即今漢水,亦匯入長江。
漢族以“漢”為族稱,並不意味著漢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漢國或漢水流域。誠然,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構成漢文化的兩支極重要的古文化,但漢族的文化中心很長時間裏都是在關中平原和黃河中下遊的平原。以此為主源流,匯合了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地方文化,在秦漢時代,形成統壹的漢文化。
擴展資料:
人口:
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漢族是數個現代國家或地區的主體族群。占中國大陸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馬來西亞人口24.5%,占中國臺灣人口98%。
漢族之內因基因、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晉朝以前漢族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隨後因永嘉之亂大舉向南遷徙,南遷漢族則和與漢族基因及語言相異的中國南方包括傣族、南亞語系及苗瑤語族的原住民混居。這歷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數量:
漢族的人口如果從其族源夏民族算起開始約有200余萬人,歷經夏、商、周三代,到戰國盛時已有2000萬人左右了。在漢族形成的兩漢之時,漢族人口已達5000余萬人,到唐代前期達到8000萬至9000萬人之間,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余人。
元代以後,在中國統壹的大趨勢下,漢族人口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明萬歷二十八年(1601)人口達1.5億。?[38]?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則達4億以上,到中華人民***和國成立時,其人口約6億,到20世紀末已達10億以上。在地域上則從黃河、長江流域向南發展到珠江流域抵臺灣島和海南島,向東北發展到黑龍江流域,向西北發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發展到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