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古書,需要多方面的知識。
(壹) 需要全面運用音韻、詞匯、文字、語法、修辭等語言知 識。思想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古人 的書面語言,才能了解他們的思想。
而要準確了解 古人的書面語 言,就必須綜合運用各種語言學知識。 (二) 要了解壹定的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文化常識很多。王 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下冊第壹分冊,就簡要介紹了關於天 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等十四項內容,可供翻閱參考。
如:讀 到“攝提貞於孟陬兮”(《離騷》)、“以為己生歲直(值)子, 鼠,子神也,因愛鼠”(《三戒?永某氏之鼠》)、“慶歷中,有 布衣畢升?”(《活版》),就牽涉到古代三種紀年方法:歲星 紀年法,幹支生肖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又,讀《愚公移 山》中的“達於漢陰”,《登泰山記》中的“泰山之陽,汶水西 流,其陰,濟水東流”,就牽涉到古代地理命名的常例:山南為 陽,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水南為陰。
(三) 要掌握壹些有關的專業知識。有人主張,專門著述應由 各方面的專門家擔負註釋疏通工作。
在自然科學方面,有關天 文、數學、生物、醫學方面的古籍,應由自然科學專家來註釋; 在社會科學方面,文、史、哲的古籍,應由文學、史學、哲學專 門家來註釋。 這個主張是有道理的。
如:“尺”、“寸”,這是 兩個很常見的字。但是,在醫書中它們有特殊的含義。
診脈 時,以掌後高骨為“關”,密排三指,“關”脈前稱“寸”脈, “關”脈後稱“尺”脈。紮針灸時,進針多少“寸”,也不是壹 般的寸,而是“同身寸”,即病人的中指第二關節的長度。
不了 解壹定的專業知識,有些看來很普通的詞語也可能註錯。初學者 接觸專門學科的古籍時,壹定要有人指導。
(四)知世論事,知人論文。這壹點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把 握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才能做到知世論事、知人論文。評價壹 篇作品是如此,註解疏通也是如此,不過後者不如前者顯著罷 了。
如:韓愈《師說》,開宗明義就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 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其中“古”如何理解?為什麽要 從“古”講起? “學者”指什麽人? “道”又指什麽?都牽涉到 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思想傾向。中唐時期,佛老哲學影響很 大,不利於唐王朝的政治統壹與經濟發展。
韓愈排斥佛老,提倡 儒學,正是適應了當時鞏固唐王朝統治的需要。他所講的“道” 就是以“仁”、“義”為核心的孔孟之道,而不是壹般的道理,更 不是其他哲學流派的“道”;他倡導尊師,則是為了培養壹批能 夠衛道的知識分子,這就是“學者”的含義。
文中的“古”字, 不是壹般的“古代”,更不是“從古以來”的意思,而是指孟軻 以前的時代。 因為韓愈在《原道》中說得很清楚:“軻之死,不 得其人焉。”
就是說,道傳到孟軻,就沒有繼承的大師了。而韓 愈《師說》明確主張“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所以“古”字是指 孟軻以前的時代。
韓愈在哲學上、文學上、教育上,都是打的 “復古”旗號,所以,這篇文章就以“古”字開頭了。 總之,不 了解時代背景與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即使是對於字詞的疏通,也 難達到準確和深刻。
註釋疏通古書並非壹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戴震 說:“學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
這是深有體會的 話。沒有淵博的知識,獨立的見解,深入細致的研究,就不可能 搞好這件工作。
所以,魯迅憤慨地指責當時壹些半通文人大搞古 書的標點評註以獵取名利的行徑,稱它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大厄運,並說“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見《旦介亭 雜文?病後雜談之余》)。我們今天壹定要以嚴肅的態度來做好 古書的註釋疏通工作。
但是,也不可存在畏難情緒和神秘觀念。 我們有現代語言學理論作指導,只要刻苦努力,嚴肅認真,就可 以大大超過前人。
把文言文譯為白話文是壹件有意義的工作。有計劃、有步驟 地將古代文獻譯成白話文,介 紹給廣大群眾,是提高民族自信 心、發展民族新文化的需要。
在教學中,文言翻譯則是壹種綜合 性的習作,它溝通古今,既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可以 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是白話文的寫作訓練,可以提高 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清末翻譯家嚴復,在翻譯西方名著《天演論》、《原富》、《名學》等書之後,他總結自己的經驗,提出了“信”、“達”、“雅”的原則。
這三條原則直到今天還是為大多數人所贊同的。 所謂“信”便是忠實於原文的內容,所謂“達”就是要通順明白 地表達出來,所謂“雅”就是語言要規範化。
我們將文言文譯為 白話文也大體可遵循這個原則。當然,嚴復所講的“雅”是用標 準的文言文(如先秦諸子)去譯外文,我們講的“雅”是以今天的 普通話作為規範。
文言文譯為白話文,是壹個民族語言內部的翻譯。這就和翻 譯外文不同,具有自己的特點。
由於白話文是文言文的繼承和發 展,所以彼此有很多***同或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細微的差異, 因此,翻譯時要盡量發掘其聯系,更好地溝通古今。 如:古代的 單音節詞發展為現代的雙。
2.古代文學常識大全
壹、建安文學基礎:1、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詩人曹操。
他詩歌創作 代表作品有描寫漢末戰亂和人民苦難的《薤露行》《蒿裏行》《苦寒行》;“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是《蒿裏行》中的名句。表現統壹天下雄心壯誌、充滿積極進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描寫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氣派。
《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曹操積極進取精神。2、曹操是建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
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詩也不少優秀之作,他學習漢樂府,但又有自己的風格。3、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了文學專論,他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線,5、曹植詩歌創作的代表作有描寫遊俠少年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的《白馬篇》,其中“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集中表現了少年的愛國精神;鼓勵朋友建功立業的《贈徐幹》;在思婦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悶的《七哀》;描寫壹個少年斬斷羅網,拯救壹只黃雀的故事的《野田黃雀行》;描寫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惱寄托自己懷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鐘嶸稱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6、建安時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稱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孔融、陳琳、王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詩歌創作中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詩》其壹,其中“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表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不的苦難。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等;抒寫個人的抱負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劉楨的《贈從弟》三首等。
8、現存題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憤詩》。
第二、正始西晉文學基礎1、正始文學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學,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的代表作是《贈秀才入軍》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詩歌創作是八十二首《詠懷詩》,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傳》。
3、阮籍的《詠懷傳》在運用王言詩抒情和諷諭方面有較高的成就,其壹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表現了自己的孤獨苦悶,給處於黑暗統治下的進步作家開拓了壹條寫作政治抒情詩的道路,《詩品》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詩風。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詠懷》。
4、晉武帝太康前後的“三張、二陸、兩潘、壹左”指導的是張華、張協、陸機、潘尼、潘嶽、左思,他們是太康時期著名的詩人。5、太康文學創作有兩種不好的傾向:壹是模擬古人的風氣大盛;二是追求詞藻華美和對偶工整。
劉勰所說“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學。6、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陸機,與之齊名的作家是潘嶽,還有張華張協等。
7、陸機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詩十九首》的《擬古詩》十二首,描寫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嶽的名作是《悼亡詩》三首。8、左思是西晉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直接繼承了建安風骨有“左思風力”之稱。
9、左思的代表作有《詠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運用了對比等手法,如“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即是對比,“澗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門知識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對比反映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此外,《招隱》《嬌女詩》《三都賦》都是他的名作。
10、劉琨的代表作是《扶風歌》,他是著我的愛國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詩》十四首,他是壹位玄言詩人,《詩品序》中“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即是對玄言詩的批評。
第三、陶淵明基礎:1、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謚號“靖節征士”,因其曾作過彭澤令,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陶彭澤,他辭去彭澤令後,過著“晨興埋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2、陶淵明的詩可以分成兩類:田園詩和詠懷、詠史詩。
他的散文辭的名篇是《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3、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方面:壹部分表現農村的恬美靜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歸田園居》其壹(“少無適俗韻”),《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等;另壹部分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勞動,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建立的友誼,如《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人生歸有道)等;還有壹小部分反映了農村雕蔽和自己的窮困生活,如《歸田園居》其四(久去山澤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等。
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詩並記》是他田園詩的壹個新發展。4、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繼承。
3.如何對待古註
古書的註解
(1)、古書註解的歷史。
(2)、古書註解的體例和用語。
(3)、對待古註應有的態度。
2、古書標點的原則:(1)、字句必須能講通,(2)、內容必須符合情理,(3)、必須符合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
3、古書今譯的要求:(1)、準確理解原文,並用規範的現代漢語翻譯出來;(2)、為了忠實於原文,能對譯時應盡量對譯;(3)、遇到不能對譯的地方,要妥善處理;(4)、在準確表達原意的基礎上,應努力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4.古漢語註釋中常用的註釋術語有哪些
古書註解的術語 (壹)釋義術語 1,曰,為,謂之 這三個術玉器是用來釋義的,而且還用來區分同義詞和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 別.被釋詞壹般放在"曰""為""謂之"的後面.,,2,謂 "謂"和"謂之"不同,註解中用"謂"時,被釋詞放在前面,解釋語放在後面,常以具體釋抽象,以分體釋總體.3,貌,之貌 這兩個術語壹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表示某種情態,被釋詞多是表示 某種性質或狀態的形容詞.相當於"……的樣子" .4,猶,猶言 用"猶""猶言"註釋時,壹般是用近義詞作註,或者是引申義訓解本文.,被解詞與註解詞語之間意義相近."猶"大體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等於說" .(二)聲訓術語 1,之言,之為言 使用這兩個術語時,壹般是用音義相通詞語來訓釋,被釋詞與用來解釋的詞 在聲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義上相通,即所謂"聲訓" .2,之猶言 "之猶言"也聲訓術語,作用與"之言""之為言"同.,(三)註音術語 1,讀為,讀曰 這兩個術語是註明音讀的,壹般是用本字來註明假借字.2,讀若,讀如 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來註音的,但有時也用來註明假借字。
5.古註中傳註體的特點
中國古代儒家典籍有"經"和"傳"之分."經"指古書原文,"傳"是後人作的,又叫"傳註",是對經書的解釋.傳註體指的是給古書所作的註釋的體式.壹般隨古書正文刊行,附於相應的原文之後.
二、傳註體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分類,可以把傳註體分為不同的類.從註釋對象劃分,可以分為註和疏兩類;從作者劃分,可以分為自註和他註兩類;從內容劃分,可以分為釋義類和敘事類兩類;從註釋內容之間的關系劃分,可以分為原註,補註,集註三類.教材按照作者劃分為自註和他註兩類.
自註是作者給自己的作品加的註釋.還有的在註文中再加註釋,稱為"夾註"或"註中註".
他註是原書作者之外的人作的.有壹人註,集註,義疏等.壹人註體例最簡單.集註匯集多家學說,壹般都註明資料來源.義疏體例最復雜,疏的內容壹般都包括多個層次
6.古代文學常識
壹、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壹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壹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壹。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壹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壹名叫解(jie)員。 ③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壹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壹名叫會元。
④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壹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壹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遊; 11、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12、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13、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14、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15、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17、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18、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19、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20、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21、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22、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23、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三、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劄:書信 22、廟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壹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壹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