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 導引
第二節 起源
第三節 禁忌
1. 治病必求於本。不論用什麽手段和方法,都是以恢復陰陽平衡和調和陰陽為目的。
2. 艾灸的作用及最大優點在於雙向調節。即陽虛者其效可扶陽,陰虧者其效可滋陰。且扶陽不傷陰,滋陰不傷陽。即:以熱治熱,以熱治寒。
3. 為何用灸獨取艾草?因為只有艾草的火剛柔相濟,而余則幹燥剛勁,或澀滯無力。
古法艾灸有幾種,此處不記。
艾灸的原則: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患處中心是病理產物蓄積最多之處。
如有患處,即使不痛可直接灸患處表皮,不痛的,灸的藥性向下滲透。
如有發炎並痛,可直接艾灸撲滅炎癥。
越灸越痛可以是排病反應。
比如雞眼可以直接灸。
禁忌:
1. 氣血大虛者是否可灸?
可以。氣血大虛者禁針,無氣血可調。也不適合刮痧或拔罐,但可灸。比如化療後都很適合灸,可慢慢培補元氣。
2. 酒後是否可灸?
醉酒後不可艾灸。
醉酒可以喝蜂蜜水。也可以用采血針紮耳垂(女孩子紮耳洞的地方)、耳尖刺血。可令醉酒者清醒。
3. 房後不灸。
4. 孕婦是否可灸?
孕婦擔心滑胎。而安胎是血旺氣衰(氣比血弱);滑胎則因為氣旺血衰。
孕婦禁灸穴位:肩井(主氣)、膻中(氣之所匯、氣海合谷(多氣)、足三裏(多氣多血)、三陰交(多血)
肩井+足三裏(去壹切瘀和壹切結節)。兩個穴位皆主氣,瘀由於寒濕造成。如甲狀腺結節,頸部為氣之海;乳腺、胃、子宮等都可以用這兩穴位組合艾灸。
而孕婦則禁灸,否則氣足容易掃除。
孕婦懷孕4-5個月後,胎象很安穩的狀況下,可艾灸足三裏、大椎、三陰交等穴位。時間可以稍短,少於30分鐘。
滑胎:若懷孕五六個月之間墮胎,大都屬於中焦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沖任虛寒,失於溫攝。可以溫中補虛,暖宮安胎。可用灸。如2-3月流產,是肝虛有熱。
難產:可用黃芪10克泡水飲下補氣來催產。
5. 過饑過飽、極度疲勞是否艾灸?
飽飯後約壹小時後可艾灸。艾灸應在放松時,而極度疲勞時難以放松。
6. 面部是否可艾灸?
古法不可,因為直接灸會造成疤痕。但懸灸或者無火無煙的艾灸儀可以。不需要直接迷信古醫書,要經由自己分析和實踐。
7. 關元是否可灸?
有說關元不可灸,造成不能懷孕。可以學會反問為什麽,很多人道聽途說並不清楚緣由,不可輕信。石門是三焦募穴,三焦通達上下全身之水道。下面有奇穴叫作絕孕穴。但絕孕穴是禁針穴,艾灸不會引起絕孕。
(神闕與曲骨中間平均分五等份,曲骨上壹個為中極穴;中極上為關元;再上為石門為陰交、陰交與石門中間是氣海……)
有說艾灸命門後不可灸關元。然而實際證明灸陽後灸陰,是平衡。
8. 癌癥是否可灸?
癌細胞怕熱,所以心臟不得癌癥,實踐證明癌癥有很多艾灸後好轉案例。
9. 汗水多的地方是否可艾灸?
傳統直接灸不可,易疤痕不易恢復。但艾灸儀等可灸腋下等。
10. 針而勿灸,徒施烙炮刑《針灸大成》
因為不舒服。但艾灸儀經過實踐,可以。
11. 熱病是否可灸?
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記載:
1)虛熱用灸,可助元氣之周流
2)實熱用灸,可解熱結之郁毒
3)表熱用灸,可發汗解肌
4)裏熱用灸,可引邪外出
熱癥灸法:舉例:凡面部赤,耳鳴,頭目眩暈,升而不除等上焦熱癥,均可於下肢取穴,如湧泉、足三裏、太溪、復溜等。陰虛者,呈現熱癥。溫陽派用扶陽法,南派用滋陰。陽氣上來,自然陰回來。高血壓用灸後血壓會有所下降,後面課程詳細。
12. 禁食香油、辣椒、白酒、綠茶等。除白酒外部分可註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