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真實姓名
壹直很難考證,就連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也是爭議不斷。晉代以前的說法是,此人以隱居地的地名為號,所以被稱作鬼谷子。從晉代壹直到宋代,才慢慢出現了記載著鬼谷子姓名的文獻,說鬼谷子姓王,名誗或訓,又或者詡等等,不壹而足。但這些記錄鬼谷子姓名的古籍也多是《神仙傳》、《太平廣記》之類的誌怪小說,不足為信。
鬼谷子的弟子
世人最熟悉的莫過於龐涓、孫臏、張儀、蘇秦這四個人。但只有張儀蘇秦二人,在史記中明文提及師從於鬼谷子,「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見蘇秦列傳)和「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見張儀列傳)。可是就史記中這兩句話,史家的考證也常常是模棱兩可的,蓋因先秦古籍和《漢書·藝文誌》中都缺乏關於鬼谷子其人其學的記載。
先秦古籍經歷代天災人禍遺失了很多,找不到足夠的文獻記錄並不能說明史記中的記載就壹定是錯誤的,畢竟司馬遷那個年代距離先秦更近,可以借鑒的先秦古籍要比我們現代更翔實可靠。
鬼谷先生的隱居地傳聞
鬼谷先生的隱居地鬼谷,歷來眾說紛紜。是是非非更為鬼谷抹上了壹分神秘。唐司馬貞為《史記》所作的《索隱》認為:“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穎川陽城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這裏司馬貞對鬼谷到底在何處並沒有確定,而是列舉了兩個地方。並且有了個“蓋”字,即鬼谷先生的隱居地大概是在這兩個地方。
除此說法外,也有人認為鬼谷在湖北當陽,如《輿地紀勝》說當陽鬼谷洞,即“鬼谷子隱處”。另有人認為在今河南淇縣境內等不壹而論。總之,有 “鬼谷”之名多矣!
其壹
從當時的地理位置來說。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古時交通極不方便,何況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
《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
《史記索隱》曰:“晉大夫張老,又河東有張城,張氏為魏人必也。”
可以肯定地說張儀是河東(今山西)人。當時的洛陽乃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蘇、張二人只可能來到臨近洛陽而又遠離城市喧囂的鬼谷子隱居地———汝陽雲夢鬼谷,拜師學藝。
其二
據文字史料記載,鬼谷子隱居地於汝陽雲夢鬼谷。
《東周列國誌》中稱“鬼谷子,晉平公時人,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壹同采藥修道。”
《前後七國誌》孫臏辭父求學時說:“兒聞人說,河南汝州雲夢山水簾洞有個鬼谷先生,兵書戰策,妙略奇謀無所不識,欲去求他為師”。晉·郭璞詩雲:“清溪千余仞,中有壹道士,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
明正德《汝州州誌》說,“雲夢山在伊陽縣城南七裏,相傳鬼谷子修道處”。“鬼谷子,春秋晉平公時人,嘗入雲夢山采藥,顏如少童,居清溪之鬼谷,蘇秦、張儀問道三年辭去”。
清順治的《伊陽縣誌》載:“雲夢山,東南五裏,鬼谷子隱處,蘇、張授書於此。”而今汝陽即原伊陽縣,在民國二年之前,壹直屬汝州管轄。雲夢山正位於汝陽縣城南公裏處,山下有壹村莊名為鬼谷村,清溪(馬蘭)河沿山北行與汝河匯流註入江淮。素有“漳影垂倒壁,清溪動山雲”之名句流傳至今。
其三
據現有的歷史遺跡來看,在今汝陽雲夢山鬼谷子今遺存有水簾洞(即鬼谷洞)、雲夢洞(又稱孫臏洞)、孫臏墓、鬼谷墓、石頭陣、說淚井、試劍石、宴月崖等壹些烙有鬼谷先生及其弟子的遺跡。如今水簾洞乃鬼谷先生棲身之講學之處。
《廣輿記》載:“鬼谷子嘗隱此,俗傳蘇秦、張儀授書處,因名為王禪洞”。
《河南通誌》也謂“鬼谷子,楚人,今伊陽縣東南八裏,有石洞存焉”。又如說淚井,即在雲夢山下鬼谷村有壹井坑,乃鬼谷子當年為測試蘇秦、張儀口舌之能所掘。
東漢王充的《論衡》等史書均有記載:“蘇秦、張儀縱橫習鬼谷先生,掘地為坑,師曰:‘下說令吾泣出,則能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
再如石頭陣,相傳為孫臏於此演兵布陣,經考證確系人工搬石布陣,並非天生山石。
另近年來在雲夢山鬼谷洞、孫臏洞及鬼谷村中出土發現的文物,經初步鑒定,其中時間較早的有商周石磬,東周青銅器、銅戈,還有漢和宋代的遺物。這些都從側面證明了汝陽雲夢鬼谷早在商周時代即存在,更為鬼谷在此提供了有力的旁證。
其四
從當地的民間俗傳也可說明此地確有鬼谷。鬼谷先生及其弟子的動人故事至今還在汝陽雲夢鬼谷村流傳。
我們從附近的壹些地名就可窺壹斑:
如在今汝陽柏樹鄉東的漫流村,相傳鬼谷子為測孫臏、龐涓兩弟子才智,命二人壹日之內砍回百余擔柴。兩人到柏樹溝後,聰明的孫臏領會師父其意,砍下壹棵柏樹,擔回兩捆柴,很快完成任務。而龐涓拼力砍了壹天也不夠。無奈之下把柴放到河裏運走。途中因遇急流,忙得龐涓急呼:“漫流!漫流!”今漫流河、漫流村因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