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盤——用於立向——在太極點上置“指南針或羅盤”測出四面八方,陽宅太極點在宅中;陰宅太極點在墳頂中央。
2、人盤——用於消砂——看山峰、樓、樹、墻、堆砌物、塔、煙囪等。
解讀壹
先賢制三盤三針以應天地人三才,地盤正針用以格龍,人盤中針用以撥砂,天盤縫針用以納水。為何天盤縫針比地盤向前半位(七度半),因為天盤應天氣,天氣左旋,當先前半月,然後地物始應,因此,天盤縫針比地盤正針向前半位。人盤中針為何比地盤正針向後半位(七度半),人居天地之中,不能超越於前,因此,人盤中針比地盤正針向後半位。
內陸盤正針取法先天八卦,靜而不動為地、為陰、為婦、為體,山為龍,也是靜止之象,群龍須向地中行,故以內盤正針格龍通竅,以應地體之靜。
外盤縫針取法後天八卦,行動而不靜,為天、為陽、為夫、為用,萬水盡從天上去,以此收水來相應天體運轉,水神的變化,古人有認水立朝之法,因此,以外盤的變動來相應於水神的千變萬化,變動不居。外天盤消納水神,上應天星吉兇禍福之機。
內盤收龍屬陰為婦,外盤立向屬陽為夫,才合陰陽夫婦配合之道,如果用內盤立向為純陰不長,純陽不化。因為天地萬物皆有陰陽龍,左旋者為陽,右旋者為陰,陰穴陽朝陽用陰應相見,正合於夫婦配合之道,如右旋乙辛丁癸為陰龍,當配立左旋甲庚丙壬陽水旺向,為自然之理也。
用人盤來消砂的原理是依據賴公所制創立的天星派風水,根據天星派的說法,五行之氣,在天成象,而日月星辰見,五行之氣,在地成形,山崗平原現。皆是壹氣所化,同時相互對應。因此地下的砂就與天上的二十八宿相對應,所以消砂所用的即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人盤中針所用的五行也是根據二十八宿宮度演化而來的。
風歌觀點:此解讀將內外盤取法硬套上先後八天卦,並以此定陰陽亳無根據。天氣左旋,先前半個月,地始物應的說法,也以自然生態規律相反,故不予認同。僅認同其人盤對應廿八星宿用於消砂之法。
解讀二
地盤正針反映磁極子午(跟指南針壹致);天盤縫針,為楊公所創,反映的是日影子午(也有說是磁偏角問題),也就是地理子午;人盤中針,為賴公所創,這個中針是根據開禧宿度之天星二十八宿所創,人盤中針五行與開禧宿度壹壹對應,作為消砂之用。
格龍、立向用地盤正針,消砂用人盤中針,納水用天盤縫針。如,明代十三陵,廖均卿使用三元理論為長陵立向,立癸山丁向,也是地盤正針立向。
解讀三
正針二十四山盤,也叫地盤。則為二十四山的子午方向,是正南正北方向,正針盤的作用是定方位的。壹般巒頭派風水師只用正針。
中針二十四山盤即人盤,是用於消砂和拔砂的,自然就應逆旋半卦山了。這是由於古人從陰陽來分的認為山屬陰,水屬陽,所以就增設了中針二十四山盤。
縫針二十四山盤,即天盤,按正針二十四山盤順旋半個卦山即是。它的作用是用來納水的,即測定來去水的吉兇方位。
風歌觀點:解讀二、三應用方法基本壹致,但對三盤的起源和理論不同,也說不清楚人、天盤理論及應用依據,唐代楊公創立羅盤,宋代賴公創人盤的說法也依據不足,羅盤的起源應追索至周文王時代,經後世不斷改進完善,才成為我們今天見到的各種羅盤。
解釋四
羅盤就是古人發明的氣象生態儀。地盤是以地球磁力定子午線(即指南針),古人通過定時觀測日照,刻劃地球公轉、自轉日照角度而立字向,各字均代表相應日照下之氣象生態(節氣、時辰)。其氣象生態以後天八卦對應。如坎卦(冬至季),管壬子癸三字,壬對應大雪節氣,23~24時;子對應冬至節氣,0-1時。依次類推。到乾卦(立冬季),管戌、乾、亥三字,戌對應霜降,20-21時;乾對應立冬,21-22時;亥對應小雪,22-23時,完成壹個閉環。
人盤,早地盤7.5度(半個節氣),應為古代資訊落後,官府須提前半個節氣通知指導百姓農業生產而配。
天盤,遲地盤7.5度(半個節氣),應為地盤字所到節氣的氣象生成,通常會慢半個節氣才表現於地上,故設天盤(例如太陽正向12:00,但最酷熱時應該是12:30)。
風歌認同此種解讀,但至於格龍、立向用地盤,納水納氣用天盤,拔消沙用廿八星宿(與人盤大致吻合,但有區別),則只根據部分古籍及應用驗證,尚未找到更多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