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叫“養屍”?是否存在"養屍地"這個地方?

什麽叫“養屍”?是否存在"養屍地"這個地方?

 在東南亞及香港壹帶有領養死屍,供奉的現象。供請他的善信多數生意面臨破產或生活極不如意,在無任何辦法可解決的情況下,結果就只好請他來供奉了。

據說養屍是養鬼怪中最厲害且法力最高的壹種。他的做法也很特別且恐布。

具休做法是先把壹個胎死腹中的嬰屍取出,然後把整個嬰屍用藥水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每天都要為其舉辦法事和念咒,四十九天後就會幹縮成有如手掌壹樣大小,然後再交給供養者帶回供養,同樣於每晚十二點供養者必須滴血供養,當中不能間斷,否則要重頭開始,當滴血滿四十九天後,就可以開始求「他」辦事。

另外,養屍者還需要於每月的初壹,十五晚上十二時都要滴血壹次供養,並供香火每次九枝。養屍的力量很大,甚至能讓妳的對頭人破產或婚姻失敗。

但養屍的供奉者必須非常小心,否則後果是會很嚴重的,就算供養者本身有兒女,也先放他在首位,而把兒女當次要,因為他是非常小器的,但若妳照顧得妥當,壹切就會非常的順利美滿。另外供養他的,若有任何的大意外時都可幫妳逃過壹劫。 永安民間有關“養屍地”的傳說由來已久,前段時間貢川古鎮出土了壹具百年不朽的清代男性僵屍,經地方電視媒體報道後使這壹傳聞又眾說紛紜地沸沸揚揚起來。所謂“養屍地”,就是指埋葬在該地的屍體不會自然腐壞,天長日久後即變成僵屍的那種地方。據《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僵屍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走屍。而且《子不語》還把僵屍分成八個品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這在我國歷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均有許多這類“養屍地”和僵屍等相關的傳奇記載。

究竟“養屍地”是怎樣養出僵屍? 按照永安本地民間傳統的葬理說法,選擇陰宅風水講求的是龍脈“穴氣”,簡而言之就是葬穴的地氣。在我歷年收藏的許多冊明、清以及民國時期永安風水先生的手抄辨龍秘笈中,有關“養屍地”的記載比比皆是。諸如“死牛肚穴” 、“狗腦殼穴” 、“木硬槍頭” 、“破面文曲” 、“土不成土”等山形脈相,均是形成主養屍的兇惡之地。秘笈中有首“辨陰宅美訣”曰:“天機難識更難精,仔細尋龍認星辰。發脈抽心穴秀嫩,藏風避殺紫茜叢。欲知骨石黃金色,動靜陰陽分合明。此是陰墳尊貴格,留為後代作真傳。”在諸如青烏子的《葬經》、郭璞的《葬書》、管輅的《地理指蒙》、楊筠松的《三龍經》等許多葬理辨龍經書和民間傳說中,均認為“養屍地”在喪葬風水中是最為恐怖、危險和忌諱的墓地。遺體誤葬在“養屍地”後,人體肌肉及內臟器官等不僅不會腐爛,而且毛發、牙齒、指甲等還會繼續生長。屍體因奪日月之光汲取天地山川精華,部分身體機能恢復生機,有如死魄轉活便會幻變成僵屍,四處遊蕩吸人的精血為生。

在多年的地方民風民俗社會調查中,永安拾骨季節多在清明、重陽、冬至前後進行,也有人擇吉日拾骨。拾骨前要舉行壹定的祭祀儀式,主要是祭奠亡魂和祭祀土地公。根據永安舊時從事“土工”職業的老人描述,壹些葬在“養屍地”的棺材在很多年之後打開“撿骨”時,裏面的屍體仍然面色溫潤如生、衣被服飾色艷似新,有的還滿頭青絲長及膝蓋,肌肉皮膚還有彈性。雙手持續生長的手指甲卷曲起來,牙齒也因過長而暴突在嘴唇外面——這就是所謂的青面獠牙。由於墳墓中的棺材裏,既沒有足夠的氧氣也見不到陽光,所以這些年深月久卻完好如初的屍體通常顯得皮膚發青或發白。因此,有關人類學專家認為:“沒有腐爛的屍體就是僵屍”。

永安貢川等地就曾廣泛流傳壹則有關“養屍地”鬧鬼的故事:清代,有壹孕婦因難產而死亡。家人悲痛之余,草草將其下葬。壹日,某人行至鄉間路旁小飯店。店家壹把拉住他高聲索要欠債,告稱曰:其妻在店中賒欠飯錢已多年,舊債未還又添新債!兩人拉扯爭執起來,某回應說其妻已死多年,何來欠錢?最後,店家要求他躲在店中簾後等候。果然不久,有壹婦人持碗自稱某某妻又來賒欠。某見婦人容貌長相確實是結發之妻,便悄悄尾隨而行。山路蜿蜒幽深待至其妻葬地前時,又見壹小兒奔跑前來相迎並欲壹同進入墓室。某情急之下,大呼妻名。只見其妻撲通仰面倒地頓時已無氣息,小兒跪地喊娘放聲痛哭。某始知小兒為難產遺腹子是也!

據考古發現,我國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二次葬俗。“二次葬”,也是永安客家民系最普遍采用的葬俗。本地舊習是“入土為安,厚葬為孝”。古人認為人之血肉屬於人間,必須待其腐朽之後再作正式埋葬,死者靈魂才能脫離屍身進入陰間後投胎轉世。在壹般情況下人的屍體埋葬在泥土裏很快就會腐爛掉。這是因為人體是由蛋白質、脂肪、炭水化合物和磷鉀鈣等組成的。屍體在土中經腐敗細菌破壞後很快就會成為壹種氣體揮發掉,剩余物質也因各種化合物的脫離而腐爛,最後只剩下壹堆白骨。“養屍地”,它的土質相當陰寒,土色呈黑。如果是炙陽幹地,則只會讓屍體變為幹屍,因此懂得風水之人壹般用地靈測其方位,或者簡單地手指的觸覺甚至幹脆用舌尖嘗試泥土來判斷。屍體只要埋入“養屍地”,由於土地膠質粘性和酸堿度極不平衡,閉氣性能良好極不適應有機物的生長。因此,棺木不會滋生蟻蟲、細菌等,屍體埋入後即使百年甚至上千年,屍身肌肉毛發等也不會腐壞

永安“土工”遇到“養屍地”中的僵屍,墓主給付的工錢須加倍。在處理時,都要讓屍體置於棺外讓其充分氧化。還不時用口將烈酒噴灑周邊以驅除惡臭,然後在油紙陽傘下用成卷粗紙(草紙)將分解屍體手腳黏附的腐肉壹塊壹塊擦去。最後將基本弄幹凈的骨骸,先放髖骨、尾椎骨,接著把骶骨、腰椎、胸椎依次豎著往上排列,再接著用幾根帶竹芯的線把所有的脊椎骨串起來以免散亂。然後,再把腳趾骨、脛骨、腿骨和手指骨、橈骨、尺骨等依次放入,再把頭顱放在最上面。如此,整副骨架就清清楚楚地分段壘放裝入了小小的“黃金甕”。屍體內臟部分則劈碎棺木,生火將內臟、衣帽、穢紙等物壹並焚燒。當濃濃的黑煙從青翠的山林像巨大的柱子壹樣高高升起來,油脂撲鼻的惡臭連鳥獸都避之猶恐不及!

“文革”時期,永安羅坊公社也曾發掘過壹具“養屍地”的僵屍。在做本地民間葬俗社會田野調查時,當時的公社幹部某某告稱:當時,該公社後山有壹處古墓。周邊農民經常前來燒香祭拜,被鄉幹部斥之亂搞“封建迷信”。於是,叫來武裝基幹民兵和下鄉知青,壹幹人馬揮鋤頭舞棍棒幹勁沖天地將墳墓搗毀,並把棺木掘出強行撬開。只見棺內壹具女屍兩頰溫潤擦著鮮紅的胭脂,白生生的青面獠牙暴突在外,衣冠等飾物完好如新。從繡花罩被下露出修長的雙腿,腳上尖細的趾甲長短不齊地穿透三寸金蓮。大家驚呼嚇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後來,還是農民將屍體回葬,並燒了好些紙錢。如今講起來,尚心有余悸令人後怕。

福建電視臺“發現檔案”攝制組曾在永安拍攝懸棺時,壹位自稱膽大的年輕女編導在含笑賓館在聽取介紹永安“土工”和“養屍地”及僵屍等情況時,當場嚇得失態大聲驚叫。可憐紅顏壹個晚上盯著晃來晃去的天花板,小心肝撲通撲通地亂跳了壹夜,天亮時還不敢閉眼睛。在永安“養屍地”和僵屍的傳聞,顯然有誇大其詞的成份。究其原因這裏面深刻的歷史因素和迷信色彩。在福建閩中地區歷來盜墓猖獗,這種鮮為人知神秘的職業壹直延續至今。貢川這具清代古屍,就成功地嚇退了盜墓者。

中國古屍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對象,據史料記載:“1972年,我國在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女屍辛追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她死於公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辛追遺體從墓葬中出土時,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等尚有彈性。”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歷史悠久的濕屍,出土後震驚世界!我們永安不可能有類似西漢馬王堆這樣著名的古屍,但研究地方喪葬習俗文化亦是壹個重要課題。根據《中國古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中將古屍分為:幹屍(分為人工、自然兩大亞型)、屍蠟、鞣屍(又稱軟屍)濕屍四種。永安貢川的清代古屍經初步觀察他的主要特征即:屍體外形完整,皮膚有脂蠟樣物質,體表油膩富有彈性,毛發保存牢固,手腳關節組織柔軟,整屍已經形成屍蠟;同時墓室環境潮濕溫潤,棺木密封完好,空氣隔絕封閉良好。因此,應屬於屍蠟類型。

中國乃禮儀之邦,閩中永安境內居民大都是唐、宋以後的中原移民,喪葬習俗基本傳承沿襲漢制。但由於長期地處閩越大山蠻地,生活風俗相混雜因此極具研究價值。貢川這具百年古屍,雖然被盜掘三天以後才被有關部門發現,但從現場來看保存還是相當完好。可惜限於經費和科研能力,未做深入研究破譯即予放棄。永安自然天成的“養屍地”保存完好的僵屍,完全有別於目前專家的相關著述。大量奇異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信息,反映了閩中獨特的閩越歷史人文和客家遷徙文化。永安“養屍地”、貢川懸棺、上坪鐵墳、安砂石棺、百丈巖穴葬、鐵釘石洞葬、三合土墓室等以及壹整套逐漸淡化的送終、訃音、靈堂、靈牌、入殮、送葬、拜懺、孝制等喪葬文化。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認識“養屍地”這壹奇異的地方喪葬文化現象,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