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版《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是宋校正醫書局根據當時的古籍經過校對後編輯的,稱為《新校正》。其中《素問》主要采用的是唐王冰次註的《重廣補助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則是根據當時的“家藏舊本”所輯。有說唐王冰曾經說過《靈樞》就是《漢書·藝文誌》中提到的《黃帝內經》18卷之9,但是沒有確鑿證據。
現在所傳的《黃帝外經》原稱《外經微言》,為明陳士鐸所傳,我看過開頭的兩篇,所述內容帶有濃重的道家思想,理論闡述恪守後世的陰陽五行概念,是在壹個相當成熟的思想體系下對某些問題進行格式化闡述的著作。這種筆法讀起來,完全沒有《靈》、《素》那種天馬行空、飛鴻踏雪般閑庭信步的逍遙感覺,說實在的,無論從內容、思想還是文筆上,都難與現行的《內經》相匹。而且從文中所論及的主題來看,亦非《黃帝外經》的原旨。當然,每壹部古籍都有不菲的整理和研究價值,只是壹旦與經典比肩,實在是有顯遜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