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趣的文言文翻譯故事

有趣的文言文翻譯故事

1. 有趣的文言文故事

有趣的文言文故事三則:

偷肉

某甲去京城賣肉,在路旁壹廁所前停下來解手,把肉掛在外面。某乙見此,忙把肉偷

去。還沒來得及走遠,甲已經走出廁所,抓住乙,問乙是否看見有人從廁所旁拿走了他的

肉。乙恐甲識破,早把肉銜在嘴裏,不耐煩地說:“妳真是個笨蛋!把肉掛在門外,哪能不丟?如果像我這樣,把肉銜在嘴裏,豈有丟失之理?”

——魏·邯鄲淳《笑林》

賀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玄宗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於眾人。

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唐玄宗問他還有什麽要求。知章說:

“臣知章有壹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

'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宋·高懌《群居解頤》

文字遊戲

蘇東坡聽說王荊公的《字說》剛完成,前去荊公處祝賀,並戲言道:“大作中說:以‘竹’鞭‘馬’為‘篤’。但我還有個疑問:“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麽可‘笑’的?”荊公笑而不答,卻反問道:“‘鳩’字以‘九’從‘鳥’,難道也有什麽證據嗎?”

東坡立即作答:“《詩經》上說:‘屍鳩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們的爹娘,恰好是九個。”

王荊公聽了,欣然點頭應允。時間長了,才知道蘇東坡又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宋·蘇軾語明·王世貞次《調謔編》

2. 推薦幾篇幽默簡短的文言文故事及譯文

1、拋錨

道士、和尚、胡子三人過江。忽遇狂風大作,舟將顛覆,僧道慌甚,急把經卷投入江中,求神救護。而胡子無可擲得,惟將胡須逐根拔下,投於江內。僧道問曰:“妳拔胡須何用?”其人曰:“我在此拋毛(錨)。”

譯文:

道士、和尚、胡子三人過江,突然遇到狂風大作,船將翻沈。僧、道十分恐慌。急忙把經書拋入江中,求神救助。胡子無物可擲,便將胡須壹根根拔下,拋入江內。僧、道問他說:“妳拔胡須幹什麽?”胡子答道:“我在此拋毛(音同錨)。”

2、過橋嚏

壹鄉人自城中歸,謂其妻曰:“我在城裏打了無數噴嚏。”妻曰:“皆我在家想妳之故。”他日挑糞過危橋,復連打數嚏幾乎失足,乃罵曰:“騷花娘,就是思量我,也須看什麽所在!”

譯文:

有個鄉下人從城裏回到家,對妻子說:“我在城裏時打了好幾個噴嚏。”妻子說:“那都是因為我在家裏想妳。”有壹天,他挑了壹擔糞從壹座搖搖晃晃的小橋走過,忽然連打了幾個噴嚏,差點掉進河裏,就罵道:“這個騷婆娘,就是想我,也得看看是在什麽地方呀!”

3、諱聾啞

聾、啞二人各欲自諱。壹日聾見啞者,懇其唱曲,啞者知其聾也,乃以嘴唇開合而手拍板作按節狀,聾者側聽良久。見其唇住即大贊曰:“妙絕妙絕,許久不聽佳音,今日壹發更進了。”

譯文:

壹聾子忌諱其聾,壹啞巴忌諱其啞。壹天聾子見到啞巴,懇求啞巴唱壹曲,其實是嘲笑他的缺陷。啞巴知道對方是聾子,就用嘴唇壹張壹合,並且用手打著節拍,裝出唱歌的樣子。聾子也裝著側耳傾聽的樣子,見啞巴的嘴唇不動了,就大加稱贊說:“好極了,好久沒有聽妳美妙的歌聲,今天又有長進了。”

4、呵欠

壹耳聾人探友。犬見之吠聲不絕。其人茫然不覺。入見主人。揖畢告曰:“府上尊犬,想是昨夜不曾睡來。”主人問:“何以見得?”答曰:“見了小弟,只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9是打呵欠。”

譯文:

有個聾子去拜訪朋友,友人家的狗看見他狂叫不止,聾子毫無察覺。進到裏屋見了主人,互相作揖之後,他對主人說:“府上的狗想是昨夜沒有睡覺?”主人問:“何以見得?”聾子說:“此狗見了小弟就不停地打呵欠。”

5、問路

壹近視眼迷路,見道旁石上棲歇壹鴉,疑是人也,遂再三詰之。少頃,鴉飛去,其人曰:“我問妳不答應,妳的帽子被風吹去了,我也不對妳說。”

譯文:

有個近視眼迷了路,看見路邊壹塊石頭上站著壹只烏鴉,以為是人,就上前去問路。問了幾次,都不見回答。過了壹會兒,烏鴉飛走了。近視眼自言自語地說:“哼,剛才我問妳不答應,妳的帽子被風吹走了,我也不對妳說。”

3. 有趣的文言文

於瑜欲漁,遇余於寓。語余:“余欲漁於渝淤,與余漁渝歟?”余語於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於俞寓。”余與於瑜遇俞於俞寓,逾俞隅,欲鬻玉與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語於俞:“余欲漁於渝淤,遇雨俞宇,欲漁歟?鬻玉歟?”於瑜與余禦雨於俞寓,俞鬻玉與余禹,雨愈,余與於瑜踽踽逾逾俞宇,漁於渝淤。

翻譯

於瑜想去釣魚,到我家找我,對我說:"我想去渝水的灘塗上釣魚,妳和我去嗎?'我說:"我打算賣玉,俞禹想買我的玉,我得去他家."於是我同於瑜壹同來到了俞禹家,見到了俞禹,想要把玉賣給他.這時天下起了雨,大雨漫過了禹家的房子.我對俞禹說,我本來打算去渝水的灘塗上釣魚,現在在妳家遇上大雨,是該釣魚呢?還是賣玉呢?於瑜和我在壹起在俞家避雨,我把玉賣給了禹禹.等雨停了,我和於瑜慢慢走出俞禹的家,去渝水的灘塗上釣魚.

4. 全球最短的十篇成語故事的譯文和古文

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壹棵樹樁。壹天,壹只跑得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

從此,那個農民舍棄了他的農具,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壹只兔子。兔子不可以重復得到,然而他卻成為宋國人的笑柄。

2.買 櫝 還 珠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楚國有壹個(商)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的人,(珠寶)是用木蘭樹的木制的盒子裝,用桂椒來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點綴其上,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盒子)。

鄭國的人買了這個盒子卻把珠寶還給了商人。這可以說是善於賣盒子了,卻不能說善於賣珍珠。

3.拔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壹棵棵的往上拔起壹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累得精疲力盡,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快跑到地裏壹看,苗都枯死了。4.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裏。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

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5.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

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葉公非常喜歡龍。

在他的家裏到處雕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它,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

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6.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壹個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壹定有盜賊進來。”

隔壁的老人也這麽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

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7.掩耳盜鈴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

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智伯消滅範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壹口鐘,準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

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8.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壹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幹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壹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9.愛屋及烏 紂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

召太公而問日:‘入般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何如?’ 紂王死後,武王心中並不安定。

他召見姜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如何處置呢?”姜太公說“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他家的墻壁籬笆也厭惡。大王妳看怎麽樣?”10.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誇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東西穿不透的。”有人質問他:“拿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結果會怎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

刺不破的盾和什麽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5. 簡短的古文小故事及翻譯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註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長:生長、發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病:勞累。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趨:趕去。非徒:不僅只是。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壹塊地。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裏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裏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裏去把禾苗壹壹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裏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裏壹看,禾苗全枯死了。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壹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