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的全稱是“漢族的傳統服飾”,有人稱之為漢裝、華服、漢服。是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漢族以中華禮儀文化為內涵發展起來的民族服飾。
它是中國“衣裝報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民族優秀的工藝和審美,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了中國工藝美術。
根據壹些古書,漢族(及其祖先)有壹套獨特的服裝體系。如史書記載“漢服為黃帝所制”,“黃帝以前,無衣無屋。而黃帝蓋房子,做衣服,辦喪事,所以百姓都免於生存的困難。”在沒有考古資料支撐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在殷商時期。
大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中國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紡織業,用織成的亞麻布制作衣服。黃帝的妻子嬪祖發明了養蠶和吐絲,人們的衣服和服飾越來越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