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腸公子是螃蟹,是古人對螃蟹的別稱,出自晉·葛洪《抱樸子》,晉代的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稱無腸公子者,蟹也。”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與螃蟹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其對蟹的細微觀察和豐富想象,賦予了種種形象貼切的別稱。
尖團。蘇東坡《尖團》詩:“堪笑吳中饞太守,壹詩換得兩尖團。”詩中的“尖團”兩字,包括尖臍和團臍即雄蟹與雌蟹。雄蟹的腹甲肚臍呈尖形,稱尖臍;雌蟹的腹甲肚臍呈圓形,稱團臍,合稱“尖團”。
內黃侯。因蟹的甲殼內有橘黃色膠狀物體,稱之為蟹黃,不只營養豐富,且其鮮美勝過蟹肉,故戲封為侯王稱“內黃侯”。宋朝曾幾《謝路憲送蟹》詩:“從來嘆賞內黃侯,風味尊前第壹流。”
郭索。漢代揚雄《太玄銳》:“蟹之郭索,心不壹也。”宋朝司馬光集註:“郭索,多足貌,躁動貌。”是指螃蟹爬行的樣子,亦指蟹爬行時發出的“郭索郭索”聲音。
無腸公子、無腸。晉代葛洪《抱撲子》:“稱無腸公子者,蟹也。”唐朝馮贄《雲仙雜記》中有類似說法:“蟹曰無腸公子。”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蟹”作解釋雲:“以其內空,則曰無腸。”是說因為蟹殼裏沒有腸子,故名。
八只腳、八足。螃蟹生有兩只大螯,及四對附屬肢即蟹腳,依靠這八只腳走路移動,江、浙、滬地區往往稱其為“八只腳”,也叫“八足”,《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擴展資料:
螃蟹屬軟甲綱,十足目,是甲殼類動物,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裏或近海區,也有壹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自古以來,蟹又被目為“水產三珍”,歷代美食家對其稱頌備至。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嗜蟹成癖,就是在仕途失意時仍不忘此物,發出“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的喟嘆。
宋代傅肱《蟹譜》狀其奇:“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容,則曰無腸。此書還就蟹的形態、品種、采撲、加工食用等做出理論闡釋,有壹定的學術價值,是研究蟹文化的重要參考書目。
古人吃蟹很少看到蟹腸,就以為螃蟹是沒腸子的,實際上蟹是有腸子的,只不過太短,不容易找到。蟹腸分為中腸和後腸,體內的中腸很短,而長壹點的後腸藏在蟹腹中間。實際上只要把腹部薄片展開,就可以看到內壁的中線處會有壹條細長黑線,那就是蟹腸。
百度百科—螃蟹
人民網—文人筆下螃蟹的別稱:尖團、內黃侯、八只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