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的龍姓名人?急急急!

歷史上的龍姓名人?急急急!

龍伯和:或稱***伯和,西周周厲王亂政,周人擁立***伯和,史稱***和行政,並開始***和紀年,中國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的紀年。十四年後歸政於周宣王,回到封國,出土戰國的清華簡《系年》稱龍伯和。

龍子:春秋時學者,孟子引以為先賢,於《孟子》壹書中多處引用其言論主張,如《告子上》:“故龍子曰:「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滕文公上》:“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

龍叔:戰國時道家人物,見於《列子》:“龍叔謂文摯曰:「子之術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曰:「唯命所聽。然先言子所病之證。」龍叔曰:「吾鄉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視生如死,視富如貧,視人如豕,視吾如人。處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觀吾之鄉,如戎蠻之國。凡此眾庶,爵賞不能勸,刑罰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樂不能移。固不可事國君,交親友,禦妻子,制仆隸。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壹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淺術所能已也。」”

龍賈:戰國時魏國大將軍。魏惠王時與魏公子卯率魏國軍隊對抗秦國。

龍且:秦末楚人,項羽帳下猛將,後與韓信作戰時,輕敵中伏而亡。[1]

龍未央:先秦楚國猛士,與石敢當齊名。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龍德:西漢梁(今河南商丘南)人,琴師,官至侍中。作《雅琴龍氏》九十九篇,《諸琴雜事》等。

龍伯高:東漢京兆郡人(原籍河南、山西壹帶),名述。成語“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中的鵠(天鵝)即龍伯高,事見《後漢書·馬援傳》。為當時賢士,與伏波將軍馬援交好,光武帝時調任零陵太守,食兩千石。今永州市尚有龍伯高墓。

龍敏:五代人,字欲訥,於後唐官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龍景昭:北宋四川人,少有武勇,於後蜀任施州刺史,後歸宋,宋太祖授永州刺史,官至右千牛衛將軍。

龍鐲:北宋人,宋初任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昌期:北宋哲學家,著書百余卷,嘉祐四年(1059)詔取其書,時年八十余,昌期博極群書,而議論怪僻。蜀人張公祐之徒、知名士皆師事之,其徒甚眾。嘗註《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經》、《老子》。宰相韓琦、文彥博、範雍、明鎬等人數次薦之於朝,方授太子洗馬,殿中丞。後辭歸。

龍海清:北宋人,哲宗癸酉科中進士,任光祿大夫,瓊崖宣慰使,瓊州總鎮,世襲千戶候。帶領大批文士進入海南,海南自此大治。

龍太初:北宋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遭王同僚郭功父所斥,時方有壹老兵以沙撩銅器,王曰可作沙詩。太初不頃刻間即誦曰:“茫茫黃出寒,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言罷而去,太初緣此名聞東南。

龍章:宋代人,畫家,善畫虎兔。

龍伯康:北宋靖康年間人,時人謂之狂生,《宋稗類鈔》載其為豪俠、魁奇之士,好酒喜謔,旁若無人。壹日被酒從城外過大閱之所,戲挾弓矢而射,壹發中的,矢矢相屬,十發無壹差者,眾方驚訝,忽指其地而謂曰:“後三年此間皆胡人,若等姑識之,火龍騎日,飛雪滿天,此京城破滅之兆也。”因嘻籲長嘆不自禁,後三年京城失守如其言。即靖康之難。事跡見於南宋陳同甫的《中興遺傳序》。

龍大淵:南宋人,官至寧武軍節度使、浙東總管。(?~壹壹六八),高宗紹興三十年(壹壹六○),與曾覿同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即位,為宜州觀察使、知閤門事,兼皇城司,歷昭慶軍承宣使、寧武軍節度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壹之二三、儀制壹壹之二壹),出為浙東總管。乾道四年卒。事見《宋史》卷四七○《曾覿傳》。

龍仁夫:元代江西人,有“清華才子”的美譽,著有《周易集傳》壹書。有詩《題琵琶亭》流傳於世。他所創辦的問津書院至今仍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書院之壹,在歷史上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

龍鐔:明初江西康樂人,曹國公李文忠、司成宋訥以國士薦之於朝,明太祖時選任浙江按察使。後因靖難之變,遭下獄不屈而死,年僅四十。

龍慶雲:明朝湖南人,隆慶年間進士,官至蘇州、龍安知府。

龍文明:明朝湖南人,萬歷年間進士,曾任萊州知府,官至山東按察使。

龍汝藎:明朝湖南人,字委生,進士,官至萊州知府,冊封中憲大夫。

龍正:明朝正德年間人,精於《易》學,所著有《八陣圖》、《太乙成局》、《奇門集要》、《六壬書》,凡若幹卷行世。

龍誥:明朝湖南攸縣人,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有《東洲奏議》等。

龍大有:明朝湖南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龍炎:明朝湖廣武陵人,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龍德謙:明朝湖南人,進士,官至平東知府。

龍光:明朝湖南長沙人,嘉靖四十壹年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

龍翔宵:明朝湖廣武陵人,曾任南京戶部郎中,官至程番知府,貴陽地方誌將他列為名宦。

龍膺:明朝湖廣武陵人,神宗萬歷八年進士,官至太常寺正卿。與汪道昆、袁宏道兄弟交好,袁宏道《別龍君超兄弟》詩即寫與龍膺。

龍遇奇:明朝江西人。神宗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殿試三甲,任揚州,兩淮巡按,官至湖廣道監察禦史。為官清正廉直。創辦維揚書院,鄭溪書院。

龍起雷:明朝貴州人。神宗萬歷十七年進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少卿。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他與弟龍起春、龍起淵俱有文名,時人並稱"三龍"。《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本籍江西(參見貴州龍氏族譜《迪光錄》)。

龍晉:明朝人,進士,任吉水禦史,左遷為尹。嘉定之吳淞大江,淤塞百年,民受其患,龍晉率眾人開支河五百余處,利及旁縣,民號曰“禦史河”。

龍文光:明末廣西人,字中黃,“柳州八賢”之壹。天啟二年壬戌科進士,祟禎元年入京覲見皇帝,因考評卓異擢吏部主事,升郎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官川北參政,明廷以陳士奇為文人,不稱武職,命龍文光代右僉都禦史職,巡撫四川。龍文光遂馳援成都,部署未定,而城已為賊寇張獻忠所破,龍文光不屈,與陳士奇等人在濯錦橋被殺害。

龍燮: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年間進士,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光: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丁未科進士,先後出任內閣中書,太原同知等職,曾治閩獄,辦案公正嚴明。

龍為霖:清代四川重慶人,康熙四十五年,十七歲即中進士,歷官雲南太和縣令、石屏知州、潮州知府。為官時懲奸邪、均徭役、興學設教,有惠政。精通音律,著有《本韻壹得》。於潮州復建韓山書院。

龍文彬:清代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歷任江西學政,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註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嶺西五大家之壹。

龍汝言:清代安徽桐城人,嘉慶年間狀元,後任內閣中書,官至兵部員外郎。

龍應時: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長於書法和詩歌,著有《天章閣詩鈔》。順德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均藏有他所作的行書作品。

龍廷槐: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曾任翰林編修。後辭官歸鄉,建有清暉園。著作有文集《敬學軒集》。

龍元任: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官鈦事府庶子。能文章,工詩,又善書、畫,摹仿元賢皆逼肖。著作有文集《春華集》。

龍元僖:道光廣東順德人,舉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賦閑後負責廣東團練總局,維持地方繁榮太平。

龍建章: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歷任內閣中書、戶部主事、郵傳部郎中。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郵傳局局長、貴州巡按使、交通總長。

龍湛霖:清代湖南人,舉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侍講、內閣學士、刑部右侍郎,為光緒帝侍讀學士。於中法戰爭中,上疏極力主戰,反復陳述和戰利害。後督學江西。

龍汝霖:清代湖南人,舉進士,官至直隸知州,廉吏有善名,史載:“官高平縣時,有布政文某過境,仆從向龍索賄不成,遂取器物而去。龍即遣差役追縶,搜其行李得還失物而始放行。又有巡撫沈某,以奴遣屬汝霖,該奴故意吸鴉片煙,汝霖責之,恰逢巡撫等官看見,汝霖曰:’某用人有約,不博不歌不吸煙者乃得留,此奴茍不吸煙,惟公所命。‘巡撫深感慚愧,不復言。”王闿運有詩稱其“憨搜文布政,狂鬥沈尚書”。龍好文學,與郭嵩燾等友善,著有《堅白齋集》。

龍璋:清代湖南人,光緒年間舉人,出身世家,是左宗棠的外孫女婿,譚嗣同親家。資助革命,辛亥後,曾任湖南民政長、西路巡按使、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代省長,他是傳統紳士從改良向革命轉化的代表人物。後期首倡經辦實業,最多身兼七個商會會長,湖南商會總會會長、工會會長、農會會長、商船會會長、公民保礦會會長、出口協會會長和提倡國貨會會長等,為近代湖南的實業發展做出表率和貢獻。

龍紱瑞:清代湖南人,華興會成員之壹。對華興會及黃興等多所贊助,曾主持長沙府中學校。先後任四川洋務總辦、湖南交通司司長、湖南官產處處長。

龍雲;彜族人,彜名納吉鳥梯,漢姓龍乃其借用。雲南昭通炎山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

龍國楨:清代四川重慶人,清末進士,入翰林院,留學日本。先後任安徽高等審判廳檢察長、貴州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檢察長、總檢察廳檢察長、四川高等法院院長等職。

龍伯堅:清代湖南人,中醫學家,曾任湖南省衛生處處長等職。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衛生廳廳長、中央衛生研究院中醫研究所所長、壹級研究員。著有《黃帝內經概論》、《黃帝內經素問集解》、《黃帝經靈樞集解》等。

龍朝翊:清代廣西桂林人,與其兄龍朝言俱是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有兄弟翰林之稱,光緒十四年(1888)中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平遠、澄邁等縣知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調任饒平縣縣令。在任期間勤政為民,今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立有龍太爺石像,乃饒平百姓為紀念他所建。家居臨桂東巷。

寬能法師:釋寬能(1895~1989年),原名龍六緯,家自桂林東巷龍氏,精研佛學,著有《三乘教義》壹書。

龍葆誠:清末廣東順德人,清暉園龍氏後人,著有《鳳城識小錄》。清末民初順德大良社會慈善機構多見其身影。保嬰堂,成立於光緒26年(1900年),設址筆街(現華蓋路),由中區紳商龍葆誠、羅桀、龍肇墀、黃普生等人籌建。同誌善社(贈送醫藥),成立於光緒十三年(1877),設址城南新路湛公祠,由鄉紳龍贊宸、羅桀等倡辦。大良濟貧會,1813年,龍廷槐辭職回鄉後,熱心鄉事、族事,並主理濟生善社。據《順德縣誌》載:“槐對鄉邑公***事務多所盡力,曾壹力籌款白銀壹萬兩,供大良地區濟貧救荒使用”,是大良地區史上最早的“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距今已有200年歷史。青雲文社教育基金會,清末期間,龍元僖在鄉和籍城南街坊羅惇衍主理邑局(護沙局)期間,悉教育機關青雲文社經費不足,撥出款項支持青雲文社,設立教育基金會。大良義倉(社會福利基金會),大良義倉於光緒六年(1880年)設在碧鑒海旁、順德護沙局側,由龍元僖帶頭籌辦和主理。華蓋路大良救傷隊,這是壹個民間醫療互助機構,主事人員及醫務人員大多為中區居民。成立發起人為清暉園龍氏族人龍肇墀等人,成立後由周拙甫等當教員,訓練救傷隊搶救知識。華蓋路順德贈醫社,成立於1926年,地設華蓋路160號,由大良工商界、清暉園龍肇墀以及余桂卿、羅機南、曾秋樵、黃竹生、黃子芬、馮信可、蘇漹橋、李誌嶽、譚子芬等發起組建而成,為大良城區市民和縣下各鄉市民贈醫贈藥。